文学之旅之陕西篇
标签:
游记旅游攻略文学 |
文学之旅之陕西篇
何谓文学之旅?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文学+旅游。
通俗点讲,就是对某个作家的文学作品(通常是指小说)阅读,有了某种冲动,从而到作品故事的发生地和作家故里,去感受、感觉、感悟、体验、参观作品所表现的地域现实、思想内涵,作家的人文传承及影响。
一般来说,文学之旅是小众的,因为喜欢文学,并阅读作家作品的,是少数;很多作家的作品,只适宜阅读,不适宜去到作品所反映的地方旅游的。但又可能变成大众的,某个作家的作品,通过电视剧等现代传播手段,成为热播,受到大众的追捧,爱屋及乌,原著和作家被大众知晓,大家就有了到作品故事发生地旅游的意愿。
一部小说,要成为大众文学之旅的前提条件有哪些呢?我认为,一是具备地域小说的特色,而且比较鲜明,二是作品具有了经典的因素,三是现实生活中,能够通过实地旅游去感受、感悟,四是作家的故居可寻,作家的人文传承可知,作家影响了一些后代作家。
放眼全国,有没有这样的作家或文学作品,能够为大家提供文学之旅呢?答案是有的。
陕西,作为文学之旅的开篇,我给大家介绍介绍,如何进行陕西的文学之旅。(之后还有山西、四川等地的文学之旅推出)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上,陕西应该是一个“重镇”。柳青、路遥、陈忠实等,是其代表。
柳青,原名刘蕴华,陕北吴堡县寺沟村人,晚年生活在关中长安区皇甫村,其《种谷记》《铜墙铁壁》《狠透铁》《创业史》,反映了革命历史进程与农村变革,展现了不同时期的社会面貌与思想历程,塑造了一批鲜活丰满的农民形象。在寺沟村和皇甫村,都有故居遗存,皇甫村有纪念馆及墓。
路遥,原名王卫国,出生于陕北清涧王家堡村,成长于延川郭家沟村,《惊心动魄的一幕》《人生》,分获第一、二届全国中篇小说奖,《平凡的世界》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人生》改编的电影,获得第八届《大众电影》百花最佳故事片奖和最佳女演员奖,以及新时期十年最佳故事片奖、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十大优秀爱情电影;《人生》也拍摄了电视剧,及根据部分内容改编的《人生之路》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两次改编拍摄成电视剧,观众反映强烈。在清涧、延川有路遥故居及纪念馆,清涧、绥德有拍摄电视剧的村落及外拍地。
陈忠实,关中西安灞桥区人,《信任》1979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白鹿原》改编成了电影、电视剧、话剧等;故事发生地白鹿原上,也建成了影视城。灞桥区有陈忠实的故居。
他们的那些作品,不仅是其代表作,还彪炳文学史册,成为经典,而且,路遥称柳青为他的“文学教父”,陈忠实说柳青是他文学上的“老师”,虽然后者并没有受到柳青的亲自教诲,但柳青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艺术之笔描写普通民众,探求民族前进光明之路的创作理念,深深地影响着路遥与陈忠实。不难看出,他们的作品,都是以关中大地和陕北黄土高原的人和事,作为书写对象,因而地域特色鲜明。
再者,陕西作家追求文学的史诗品格和传世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其古代文学传统根脉,而司马迁就是陕西韩城人(一说是,另一说是山西河津人),有其墓及纪念祠。
陕西文学之旅的行程,以西安作为起点,榆林作为终点,以柳青等人的故居为线,将沿途的人文景点、古村落串联,以5天自驾时间安排。
D1:西安长安柳青故居(长安王曲街道皇甫村五组)——柳青墓园(长安西马路与238乡道交叉口西280米)(1.5公里)——陈忠实故居(灞桥区y326与忠勤路交叉路口)(45公里)——白鹿原(9.2公里)——朝邑丰图义仓(大荔朝邑镇南寨子村)(151公里)——大荔县(17公里)(223.7公里)
D2:大荔——合阳洽川景区(中国诗经文化之乡,周文王和太姒的爱情故事上演于此)(67公里)——太史公司马迁祠墓(韩城芝川镇)(48公里)——黄河龙门景区(41公里)——党家村(韩城西庄镇)(21公里)——韩城古城(188公里)
D3:韩城——路遥故居(延川大禹街道郭家沟村)(233公里)——碾畔民俗文化村(延川乾坤湾镇,中国传统村落)(52公里)(285公里)
D4:碾畔村——王宿里村(清涧老舍窠乡,千年古枣园)(103公里)——高家坬村(清涧高杰村镇,毛泽东主席《沁园春·雪》诞生地)(12公里)——人生影视基地(清涧牛家湾村)(45公里)——路遥纪念馆(清涧石咀驿镇王家堡村)(32公里)——党氏庄园(绥德白家硷镇贺家石村)(49公里)——绥德(19公里)(260公里)
D5:绥德——郭家沟村(绥德满堂川乡,《平凡的世界》拍摄地)(21公里)——寺沟村(吴堡张家山镇,柳青故里)(50公里)——吴堡石城(40公里)——黄河二碛(26公里)——木头峪村(佳县)(46公里)——香炉寺(佳县)(18公里)——榆林(92公里)(293公里)
具体的行程概况:
第一天:从西安或长安城区,来到皇甫村,村口立有“皇甫村-柳青《创业史》的故乡”石头圈起的石柱标志,旁边走廊上有柳青的图文介绍。进入村不远,右转100米,即是“柳青文化园”,有广场、柳青图文展板介绍、柳青墓。车可以停于此,塬下即是柳青故居。柳青墓前有柳青半身塑像,较有特色的是,墓前栽种着垂柳,亦或对他的另一种纪念?(我们来到时,墓园的大门紧闭,问当地老百姓,说事先联系了,才可进入凭吊)。顺着一条已经水泥硬化的小路,来到柳青故居。周边有标识,一些农家房屋也进行了修缮。一栋现代的房屋,是柳青纪念馆,也是大门紧闭。柳青在一株皂荚树下与农民交谈、聊天的地方,放着一辆自行车(不知是否柳青的),其故居在村落的边上,旁边就是菜地和农地了。故居原址在距此100多米的中宫寺,因山体滑坡损坏,2019年复建。三个小院,原样复制。在柳青文化园时,有村民告诉我们,故居没有联系的话,参观不了。我们抱着试试的心理,居然管理人员正在开门,一问,长安区机关在这里举行一个活动,于是我们能够进入故居参观。故居内部复原了柳青的书房、写作、会客、卧室的场景,比较简朴。
其实,皇甫村的风景不错。站在柳青墓园的塬上,可以远眺终南秀色及关中美景的,当然必须要天气晴好才行。我们参观时,正遇西安扬尘天气,三五百米外就灰蒙蒙的,啥也看不见。
陈忠实故居在白鹿原下的一个台地上。就是一个农家小院,两边墙挨墙的是邻居房屋,故居透过院墙,感觉是三开间的一排房屋,前面院墙及大门围着一个小院。故居没有人居住。只有一个牌子,表明这里就是陈忠实故居。院前的一株梧桐,高大,粗壮,要两人才能合围。故居后面即是白鹿原。白鹿原上建了一个白鹿仓民俗旅游景点,也是值得一看。此时正是白鹿原上大樱桃、草莓成熟的时节,本来要购买品尝的,惜乎摊贩耍秤很凶,没有买。感觉白鹿原上可以远眺西安城区的(也是因为扬尘天气没有远眺到)。
朝邑丰图义仓,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由东阁大学士阎敬铭建议修建。其建筑格局为城中城,分内外城,外城是防御,内城是仓储与防御。有仓廒58间,可储粮90吨。被称为“天下第一仓”。
第二天:从大荔朝邑镇出发,沿着陕西“沿黄公路”一路北上。沿黄公路有828公里,北起府谷县墙头乡,南止华山脚下。路况很好,且只通行小车,货车禁行,不像山西沿黄公路,大货车很多。沿途多处路段可以近距离与黄河接触,感受黄河奔腾汹涌的恢宏气势与壮丽画卷。
洽川风景区在黄河之滨,有“万顷芦荡、千眼瀵泉、百种珍禽、十里荷塘、一条黄河”之景观,《诗经·大雅》“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及成语“桃李不言,下自成溪”,源于此。
太史公司马迁祠墓,在韩城市芝川镇龙亭塬上,东瞰黄河,西枕梁山,北为立壁,南临深壑。建于公元310年,有司马古道、祭祀祠堂、墓、展殿等。祠前平地广场上有司马迁站立塑像。有道是名胜古迹前题词多,但参观司马迁祠,你会发现,历代统治者与文人墨客,在祠墓前题词的却不多(除了郭沫若),倒是普通百姓题词的多,个中原因需要我们去慢慢品味;上往祠墓的山路,虽是石铺,但不是石级,且时间的久远,已经凹凸不平,行走极其困难,高山仰止牌坊后边的路,中间已经凹陷,这又有啥讲究呢?
黄河龙门景区,是黄河冲出晋陕峡谷之处。河面一下开阔,黄涛滚滚,一泻千里。传说这里是大禹治水之地,也是“鲤鱼跳龙门”俗语所说之处。有游船游黄河,观两岸俏立之绝壁,感受河水之气势。
党家村全村建筑,已经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在中国古村落中,绝对少见。大部分村民已经搬迁的村旁新修的房屋居住,少数老人依然眷恋老屋。村里部分民居开了民宿。没有了人住的古民居,如何让其完好保存下去,值得思考。
韩城古城保存相对来说比较完好,起码没有过度商业化。许多老宅依然住着人。古城中的文庙、城隍庙值得一游(都是全国文保单位),文庙里的古柏树众多,“年轻”点的七八百年,年长着1200年,城隍庙里广荐殿两旁的配殿立柱,是粗大的实木,年辰久远,柱上的花纹仿若山水画,给人以震撼。北营庙的建筑,也值得一看。非遗的面塑,堪称一绝。
第三天:延川大禹街道郭家沟村的路遥故居,就在高速延川出口处。这里是路遥过继给伯父居住的地方。三面环山,一条小河流过故居前。故居有两孔窑洞,一个院落。旁边有纪念路遥打造的书屋、生平事迹展示。有路遥树下沉思的塑像。对面山坡上,有按照小说打造的“双水村”小学及大队部的小景点。延川已将故居周边,打造路遥文化产业园区。
碾畔民俗文化村,地处延川黄河乾坤湾景区,是中国传统村落。有古窑、古树、神庙、古村落遗址等列入了陕西重点文物保护对象。可以观赏乾坤湾风景。
第四天:王宿里村,一个坐落于无定河边,群山拱围小盆地的古村落,有千年枣树100多棵,形成枣园,而石窑洞、石大门、石围墙的院落,分布于古枣林周边。这里没有深宅大院,只有简朴的窑洞民居。我们参观时,全国知名的美院实习写生基地,没有一个学生,民宿也紧闭房门,大多窑院杂草丛生,感觉许久没有人居住了,开设的窑洞博物馆,也是显得有点破败。缺少一点人气。
高家坬村在黄河边上。站在观景台上,可以远眺黄河和对面山西的高山与峁梁。昨天陕北及山西北部下了雪,使得我们在近初夏时,感受和欣赏了黄土高原的雪景。对面山顶上还有积雪。毛泽东在此地写下了著名的词《沁园春·雪》,村的旁边清涧县打造了北国风光景区,有藏雪楼、毛泽东诗词馆、门户区三大板块。
人生影视基地,就在清涧县城旁的牛家湾村,是为拍摄《人生》影视剧修建的,复原了陕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城镇风貌。现在作为一个人文景区对外开放。
路遥纪念馆在国道242石咀驿镇王家堡村的东侧。馆内展厅有“困难的日子”“山花时代”“大学生活”“辉煌人生”“平凡的世界”“永远的怀念”六部分,共展出和收藏路遥生前生活用品、手稿、信函、照片、音频视频等珍贵实物及资料,是比较全面的展馆。旁边还有路遥书苑,我们参观时,大门紧闭。在非旅游时节、节假日,有许多像我们这样的外地游客,前来参观。西侧山坡上是路遥的出生地及7岁前生活地方,为三孔窑洞。两次参观,都没有进入小院。
党氏庄园,在绥德县白家硷乡贺家石村,始建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历经百年建成。庄园是典型的陕北大户民宅,窑洞建筑鳞次栉比,院落即相对独立又互为联通,错落有致地分布在一个山坡上,规模宏大,气势恢宏。
第五天:郭家沟村,位于绥德满堂川乡,是2014年《平凡的世界》电视剧主要外景地之一。郭家沟村依山傍水而建,窑洞院落散落在山坡上,石头垒的院墙、大门、二门,院内种着枣树、槐树、榆树,高大而有景致,角落摆放着石磨、石碾、石槽等,门上、窗上贴着大红春联,极具陕北风情。电视剧中的孙玉厚家、田福堂家、王彩娥家,依然保留,只是除了田福堂家,都是人去屋空,村里还有许多这样的窑洞院落,没有人气,许是疫群才过去不久,村落也像城市一样,还未恢复过来。其实,郭家沟村因为村风村貌自然淳朴,而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有影视剧组在此拍摄以来,有20多部影视剧取景拍摄,俨然成了陕北天然的影视外景地。
寺沟村,位于吴堡县张家山镇的一个小山村,贫瘠而厚重,柳青出生于此。现在,这里已经修复了柳青故居,打造了柳青文化园,里面有柳青故居、文学馆、书院、书店、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馆、陕西作家馆、陕西作协创作基地、延安革命时期作家馆、作家墙、作家签名墙等,顺山沟而建,较有特色。
吴堡石城,黄河边一山头上,始建于汉代,20世纪40年代侵华日军占领山西后,在石城对岸山上用大炮轰击古城,致使大部分城内古建被毁。现为一个行政村,有西门、南门、民居等遗存,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内王象贤老人独守古城90多年,让人敬仰。
黄河二碛,又名大同碛,与山西碛口古镇隔河相望。因景观仅次于壶口瀑布,故名。据此不远处,是毛泽东主席率中央领导于1948年3月23日东渡黄河,离开陕北之处。
木头峪村,东临黄河,西靠峻岭,古为秦晋往来贸易的水陆码头。自古商人多、财主多、读书人多、做官之人多,现保留40余户砖瓦抱厦四合大院的明清建筑。乡风文明,喜爱传统戏曲艺术。民国初年,村中就开办了小剧团,演出晋剧。1947年,毛泽东主席转战陕北到佳县,9月9日在白云山观看了村剧团演出的《反徐州》,高度赞扬,并题“与时并进”的锦旗赠予。现村口牌坊上有这四个字。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香炉寺,黄河岸边的一处奇异景观。位于佳县古城墙外的香炉峰顶,东临黄河,三面绝空,仅西北面与县城相连。其奇绝处,峰前一巨石矗立,形似高足香炉。“香炉晚照”是佳县八景之一。
榆林,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榆林古城、万里长城第一台之镇北台、红石峡等名胜可游,榆林小曲、陕北民歌、陕北秧歌等民间艺术欣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