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败的雎水古镇

标签:
古镇雎水太平桥沙汀旅游 |
衰败的雎水古镇


















记得第一次到雎水,是读了四川现代作家沙汀的《雎水十年》。他曾经在这里为躲避国民党的追杀避难十年,虽然他在文中没有对雎水有过多的文字描述,我想他一定很感念古镇对他的庇护的。
第一次来到雎水,我就喜欢上了这里。喜欢的原因,除了个人喜欢沙汀的作品以及爱屋及乌外,更为重要的,是因为这里的偏僻,这里的山水、田园,就显得那么的清丽与质朴。古镇唯一保存的古街——太平街,石板铺的街道,两旁是砖木结构或黄土夯的墙的房,背山临水,十分的清幽。通向太平桥的街尾,有过街门楼,过去,防过贼匪,我看见的过街门楼,已经是有楼,无门了。街长不过200余米,多住家户,也有一些卖当地小吃的餐馆,以及供人家喝茶的小茶馆。古镇面积扩大了,古街周边修建了新的建筑,市声喧嚣,但一进入古街,仿佛宁静了许多。漫步其间,感觉时光流逝得十分缓慢,而这样的生活状态,只要到了这些偏僻的小镇及古街中,就能获得。
其后,我还无数次的来过雎水。
今年3月的一个周末,一个雨兮兮的周末,我又来到了雎水。很遗憾,这次的感觉,却是十分的失望,雎水古镇,已经衰败得如此严重了!
我们从安州区而来,过秀水镇后,通向雎水的公路,虽然扩宽了,但路上货车很多(也许雎水旁在修建成兰铁路),路上尽是泥浆,原本车身都还干净的,才行驶几公里,就乌猫皂狗了。到了镇上,也是一片泥泞,车一过,泥浆前后左右的飞。到了老街,更是令人意想不到,衰败得如此严重!街道变成了水泥路面,两旁的老房子,几乎拆除完,要么变成了砖混结构的楼房,要么成为了废墟,要么是危房。住家户少了,餐饮店也少了,少到只有一家,而且十分的简陋,所卖的,都是面、汤圆、凉粉、米粉之类,每碗4元,都是一些老人在吃。过街门楼没有了。临河的一侧,修建了道路,可以通车辆,一直到太平桥。街的尽头是田地,栽种着油菜花,开得正繁,经雨一淋,枝垂花润;蔬菜则十分鲜嫩。雎水河水流细小,在河滩上已经搭起了摊蓬,为的是3月22日的春社踩桥。看来,古镇已经完全放弃了太平老街,所以才有老街的衰败。
在离开雎水的路上,有“田园风光、文化古镇”的招牌,我不知道雎水宣传的田园风光指的是哪里,也不知道文化是否仅仅是踩桥的民俗?只知道,雎水曾经给我留下的好印象,好像已经丢失殆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