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知识/探索高考作文科学娱乐 |
分类: 作文教学 |
请给科学家一点“余光”
郑州测绘学院 陈鲁民
中国传媒对科学家的极度忽视和对明星的极力热捧,连老外都看不过去了,今年4月4日,英国广播公司就撰写文章《除了章子怡,他们是谁?》,对这种现象进行批评。(2007年4月4日《参考消息》)
3月31日夜晚,北京大学百年讲堂星光熠熠。杨振宁、陶一之、丁俊晖、谭盾、章子怡、刘翔、李安、陈易希等11位杰出华人,在这里接受“2006影响世界华人”的殊荣。不过,不是每一颗星都受到传媒追捧的。传媒除对章子怡和刘翔以外,几乎都兴趣不大,不屑一顾。平心而论,文体明星被格外关注,妇孺皆知,所到之处万人空巷,追星族如痴如醉,媒体疯狂炒作,这似乎并非中国一家所独有,也不必大惊小怪;但追星族热情之高,规模之大,手段之极端,花样之多,则非咱们莫属。倘若论功行赏,各路传媒居功“至伟”。
但是,别忘了,一个国家的强盛,经济的发达,人民生活的提高,社会的进步,有没有明星,无碍宏旨;可是如果没有科学家,没有他们的创造发明,一切都无从谈起。正是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使我国粮食每年增产上千亿斤,王选的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实现了汉字印刷革命,钱学森、邓稼先们领衔研制的“两弹一星”,使我们走进核大国和航天大国的行列……因此,传媒们在目光炯炯追星之余,在盯着明星的一举一动的同时,也请给科学家一点“余光”,看看那些科学家正在忙些什么,有什么建树。这不是求你们,而是提醒、督促你们,这本就是你们的职业要求所在。如果说平时传媒一门心思追星已经很不像话了,当好不容易遇上一次表彰大会,传媒还是这样厚此薄彼,对科学家如此轻视,那就太失职了。
当然,说实话,科学家大都是淡泊的人,不喜张扬,不爱出头露面,媒体关注我,我是这样干,媒体冷落我,我还是这样干。但是,媒体却不能因此就全神贯注去追星、媚俗,对科学家不闻不问,放弃了他们引导民众关注科学热爱科学的责任和义务。
上世纪80年代,作家徐迟的一篇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曾轰动一时,在全国掀起一股学科学、爱科学的高潮。而今天传媒那些铺天盖地的追星捧星文章,只能造就像甘肃那个长达13年不惜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超级狂热的追星族,同时也说明自己的浅薄、无知、无聊,这有意思吗?
宣传科教兴国,传媒责无旁贷,请稍稍把注意力离开明星,给科学家一点“余光”!
波兹曼的诅咒
周国平
⑥赫胥黎曾预言:一旦无人想读书,无人想知道真理,一旦文化成为滑稽戏,文化就灭亡了。波兹曼认为,赫香黎的预言应验了。这个结论也许太过悲叹,我相信,只要人类精神存在一天,文化就决不会灭亡。不过,我无法否认,对于文化来说,一个娱乐至上的环境是最坏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任何严肃的精神活动都不被严肃地看待,人们不能容忍不是娱乐的文化,非把严肃化为娱乐不可;如果做不到,就干脆把戏侮严肃当作一种娱乐。面对这样的行径,我的感觉是,波兹曼的书名听起来像是诅咒。
评语:当前电视文化席卷天下,针对“娱乐文化”风行天下的局面,作者针砭时弊,一针见血,对沉溺于电视娱乐文化潮流中的人当头棒喝,体现了作者的理性思考和社会责任感。采用了正反对比的手法,使文章观点鲜明,逻辑严密。“不在于……,而在于……”、“再也不可能有……”等句式和“无可辩驳”、“决不会”等词语,从而使文章富于严正直率的论辩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