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堰“秋官里”牌坊的来历
在陶堰老街西面,有一座巍峨古朴的石牌坊,上面锈刻着“秋官里”三个大字,并有“赐进士”的直额。牌坊后面,刻有“湖山毓秀”四个字,还刻着“天马腾飞”的图案花纹,这座牌坊建自明朝弘治
四年(公元1491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这是为会稽陶堰陶氏第一位进士、刑部主事陶怿所立。因刑部称“秋官”,陶堰是陶怿的故里,所以称“秋官里”。陶怿荣登进士榜,出任京官,这是当时陶氏最大的荣耀,也给后辈带来启迪、树立了榜样。从此陶堰陶氏子弟在科举中英才不断涌现,簪缨世代相传。
正德十一年(公元1510年)“秋官里”牌坊两侧,又新建起两座石坊,石坊上端东西两面都刻有科举中式的年份和姓名。
东首的石坊,朝东面的称“亚魁坊”为举人陶性、陶璐所立。朝西面的称“解元坊”为荣获“解元”衔的陶谐所立。
西首的石坊,也分东西两面,朝东面的称“进士称”为进士陶怿、陶谐所立。朝西面的称“乡进士坊”为同科举人陶谘、陶诰所立。
这三座石牌坊,矗立在“铺沿”的河岸边,完好无损,已为绍兴文管部门作为文物保护单位。
陶怿字习之,号克斋,是陶堰东次房陶瑀的长子,明成七年(公元1471年)参加浙江省乡试获55名举人,是陶堰继陶性以后的第二位举人。弘治
三年(1490年)他赴京参加礼部庚戍科会试,荣获进士。他是陶堰陶氏第一位进士。
陶怿得中进士后,授任刑部主事,他在任职期间,秉公断案,执法不阿,清《乾隆绍兴府志》记载着他的事迹,说他为人正直无私,不但不畏权势,且不为亲者袒护,严正执法,毫不徇情,受到各方好评,不久擢升为福建龠事御史,后又调任广东参议。
正德年间,太监刘瑾执权乱政,陷害忠良,曾计以高官笼络陶怿,但他不为所动,坚决不与阉党同流,以不义富贵于我如浮云,遂辞官回乡。陶怿的高风亮节,深为后人推崇,早在嘉靖年间,已列为乡贤,奉祀在会稽县乡贤祠。
搜集撰稿:陶家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