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梅女士是法医界的光荣
(2013-08-29 14:22:26)
标签:
王雪梅马跃案法医界杂谈 |
王雪梅女士是法医界的光荣
顾则徐
2010年8月23日晚发生的北京地铁鼓楼大街站坠轨身亡马跃一案,由于原中国法医学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信息办)副主任王雪梅女士对该案法医鉴定的质疑,而在最近演变为了“王雪梅事件”。《南方都市报》就此发表了深度采访“王雪梅事件引同行质疑:仅凭照片就下结论”,把法医界一些人士对王雪梅女士的态度向公众作了介绍。
就《南方都市报》采访报道来说,似乎法医界人士对“王雪梅事件”基本采取了不予赞赏的批评态度,我以为很多批评不无道理。但是,从报道所体现出的“同行”总体观点来说,则很值得商榷。比如认为法医不能取代侦查,道理很对,但问题在于王雪梅女士并没有从这个立场质疑马跃案,她所质疑的只是该案法医鉴定。“同行”批评王雪梅女士“仅凭照片就下结论”,但王雪梅女士并没有下结论,仅仅只是质疑而已。而且,王雪梅女士对于“马跃符合电击导致急性呼吸、心脏骤停死亡”这一法医鉴定结论并没有质疑,只是质疑鉴定没有对马跃下颚处受伤伤口做出解释,而这一质疑依据照片和文字描述是足够的了。“同行”可以认为不需要对该伤口进行解释,但至少要承认王雪梅女士的质疑也是一种专业意见。
撇开王雪梅女士质疑的马跃下颚处受伤伤口这一着眼点,笼统指责她“仅凭照片就下结论”,其中的逻辑不过是偷换了概念。强调尸体接触当然是正确的,但是个别“同行”用“基层公安法医一年能鉴定一两百具尸体,跟公安相比,检察院的法医见到的尸体太少了”、“ 她有10年没在一线现场工作了,不做现场工作,来评论别的法医做的鉴定意见书,这样有问题”之类,暗示王雪梅女士业务水平不高,进而指称为灵媒、巫师,理由既不充足,立场和动机也十分可疑。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实践,但并不等于实践越多就业务水平越高,这是很基本的道理。王雪梅女士批评了行业,“同行”们是否是在对她进行行业性排斥异见和异端?
任何行业都可以进行同行评价,行业的健康发展也必须要有同行评价。如果必须要接触尸体才能进行法医同行评价,那么,任何案件的法医鉴定就必然形成黑箱效应,没有接触过尸体的其他法医都不能对该案法医所作出的鉴定进行评价,法医行业必将在黑箱中日益堕落。王雪梅女士依据照片和文字进行的批评,正是一种正当的同行评价,这种评价未必正确,但可以限制具有接触尸体机会的那么几个法医进行黑箱操作,是行业健康发展的良善行为。不仅如此,任何行业都还需要面对外行评价,以行业的开放性获得健康发展,避免行业黑箱,因为,任何行业诚然有其专业经验和知识,但总还有着一个与普通经验、常识、其它学科和基本逻辑的衔接层面。
王雪梅女士并非不可批评,比如我以为她过于想对公众解释自己的质疑,进行模拟,主观性的热情太过。但是,批评要公正,更不应该有行业性排斥立场。法医界人士应该自知这些年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并不很好。比如2004年9月河南周口六名警察杀人案,明显的他杀被三次法医鉴定为了自杀,而法医界并没有对这三次鉴定的法医进行门户清理,他们依然还是“专家”。在这样的行业里,有王雪梅女士这样的人是光荣。
2013/8/28
发表于2013/8/29《华商报》,发表时标题为“任何行业都需要同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