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水是否污染人人有本帐
(2013-03-14 14:45:40)
标签:
河水污染财经 |
河水是否污染人人有本帐
顾则徐
据媒体报道,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温州市长,两会期间多次被媒体围堵询问水污染话题。前段时间,有温州市民邀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温州市环保局用盘点2012年度七大成就、获得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称号等方式进行了回答,较之这种回答,此次温州市长表现得比较诚恳,对媒体说在今年底要把垃圾河段清理干净, 5年后实现水里能游泳。温州市长的这一回答,毕竟是承认了目前客观存在河道水污染的问题,是比较实事求是的。
水是否污染,可以有科学与经验两个判断方式。当人的视觉、嗅觉、味觉无法进行判断时候,便要用科学方式。比如自来水是否被污染,通常并不能由视觉、嗅觉、味觉进行判断,而要由科学化验的办法进行检测。但是,暴露在天空下的河道是否已经污染,则通常并不需要由科学化验的办法进行检测,科学化验的办法是进一步具体量化测定水质诸要素而已。仅仅就河道是否污染而言,人通过自己的视觉、嗅觉、味觉就可以作出经验判断。人类并不是在进入到了科学时代才与江河湖海接触,而是在还没有从猿变为人之前就离不开大自然之水,早就进化出了足以判断河水是否污染的感觉器官。
在科学时代,极端的科学主义形成了一种认识误区,以为什么事情都只能由科学才可以得到认证和证实,忘记了经验本身的实证性,从而使人成为技术的附庸和奴仆。这一点在中国往往会制造出荒谬和笑话,比如公众看着河水明明是黑臭,已经严重污染了,但一些政府部门则拿出检测报告,声言河水没有污染。用所谓的科学否定公众的经验,剥夺公众的发言权,至少在河水是否被污染这个问题上,实在是非常地荒唐。《诗》曰:“河水清且涟漪。”这是人可以饮用之水。闻一多曰:“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这是人不能饮用之水。并不需要进行什么科学检测,人们就可以判断河水是否污染。明明是变绿了,浮着泡沫,然后鱼虾看不见了,然后黑臭了,偏偏还要说河水没有污染,用所谓的科学压制公众的感觉器官,并不能说服人心。
正因为河水是否污染首先是个经验判断问题,而河道是暴露在天空下的,因此,不管一些政府部门如何用科学证明着河水是干净、卫生的,公众人人心里都有本帐。眼睛所见,哪条河是干净的,哪条河是已经污染或严重污染的,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经验判断事实。当今中国,并不是温州一地,而是在几乎所有工业发达了的地区,或者已经有了工业的地区,试图要找到条真正“清且涟漪”的河流出来,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客观承认这个事实,才能有真正的环境保护危机感,才能有真正的治理决心和措施。大地上人的生命所依赖的最基础条件,一为空气,二为水。所谓水,最要紧是河(江)湖之水。河(江)湖之水被破坏、污染了,生命如何维持和 延续?人生的所谓幸福,何从谈起?
2013/3/13
发表于2013/3/14《华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