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形之虐童的根源在于无形之虐童
(2012-11-01 11:11:10)
标签:
虐童教育 |
有形之虐童的根源在于无形之虐童
顾则徐
这段时间见诸媒体的虐童事件接二连三: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海培金色摇篮幼儿园的大二班5岁男孩被老师用缝衣针扎脸、胳臂、背、屁股等;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蓝天幼儿园老师狂扇孩子耳光,多至半小时扇70多个耳光;广州某特殊教育机构幼师只因4岁女童不肯站在凳子上,便把孩子拎起来腾空摔在地上,致其昏迷;浙江省温岭市幼师颜艳红把孩子揪着双耳拎起来,把孩子头冲下放进垃圾桶,用透明胶带封孩子的嘴,强迫孩子脱了裤子把身体悬空在两个桌子之间,强迫孩子亲嘴,等等。是不是中国突然出现了虐童的热情?我以为这仅仅是“见诸”媒体而已,并非异常。这几件事情,都不过是因为视频、网络而有证据,而有曝光。
虐童向来是中国的传统。以前没有托儿所、幼儿园时候,有专门为人带孩子的奶妈、娘姨,是平民女性很常规的职业,家长把孩子交给她们,不仅对孩子被打有着充分思想准备,更是会主动告知:“孩子不听话,尽管打就是。”当然,打得太过分,把孩子打伤残也是不能接受的,所以,有好的奶妈、娘姨与不好的奶妈、娘姨之分。不管如何,一定程度的虐童,是被社会绝对多数人口接受的观念。这种观念的核心在于“棒头下面出孝子”理念,所以,不仅接受奶妈、姨娘打孩子,而且家长自己也是打孩子,没有被打过的孩子是很少见的。几十年前,能不能打孩子不会被大多数人讨论,所讨论的是打的程度。现在进步了,打孩子已经成为被普遍否定的行为,但是,如果换成孩子需不需要进行体罚教育,恐怕依然会有一场难有结论的争辩。打孩子也好,体罚也好,不过就是虐童而已,但话语形式一变,就成了可争辩。之所以可争辩,在于这个时代并没有真正去掉虐童的价值观。
虐童之本质,在于使用外在的强迫力,压抑、扭曲其天性,以使孩子成为成人设置的模具所制作成的产物。有有形之虐童,有无形之虐童。打孩子是有形之虐童,较之打孩子,体罚孩子是无形之虐童。较之打孩子、体罚孩子,更有无形之虐童。这种更深刻的无形之虐童,就是教育观念和体制。仅仅就幼儿教育来说,幼儿教育本是件好事,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幼儿教育既然是称为学前教育,便不是以学习课本知识为必要,然而,今天中国的幼儿教育却成了学习课本知识的教育,并且将之实际演化为了孩子进入小学教育的必要程序。太原市迎泽区蓝天幼儿园老师狂扇孩子耳光,直接原因就在于老师为孩子学习着急,有一个升学率的压力问题。在这样的观念和体制背景下,一些充满商业阴谋的学前教育机构更是火上添油,鼓吹违背现代基本教育思想原则的所谓“赢在起跑线”、“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进一步强化社会的无形之虐童心理。
有无形之虐童,虽然社会认为打孩子的虐童不正当,但虐童意识却深刻地植入在教育官员、教师、商人乃至家长的脑髓中,也即打孩子虽不正当,虐童却被普遍认为正当。既然虐童为正当,那么,虐童的欲望就自然时时不能被控制,经常会爆发而为有形之虐童的打孩子。无形之虐童侧重在虐待孩子的精神,既然孩子的精神可虐待,自然身体就可以虐待,虐待之法就是体罚。既然可以体罚,自然就有了抑制不住的打孩子的冲动。所以,打孩子仅仅是表象,根源在于普遍的无形之虐童的存在。
2012/10/31
发表于2012/11/1《华商报》,发表时有修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