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本•拉登:顶级的洗脑高手

(2010-08-20 02:05:17)
标签:

本&bull

拉登

杂谈

本·拉登:顶级的洗脑高手

 

顾则徐

 

 

奥萨玛·本·穆罕默德·本·阿瓦德·本·拉登,也即著名的基地领袖本·拉登,他第一个妻子纳伊瓦是他表妹,互相很恩爱。在纳伊瓦为本·拉登怀着第五个孩子时,本·拉登娶了第二个妻子赫蒂彻。在纳伊瓦为本·拉登生了六个孩子、赫蒂彻生了一个孩子后,本·拉登娶了第三个妻子哈丽雅。纳伊瓦再次怀孕后,本·拉登娶了第四个妻子西哈姆。

 

不管在政治上如何评价,本·拉登是一名虔诚的伊斯兰教徒的事实是无可否认的。本·拉登娶四个妻子完全符合教义,严格遵守了不可以超过四个妻子的限制。我感兴趣的是纳伊瓦在这一过程中的心理和本·拉登对她的态度。

 

人类所有的文化差异和心理区别都是后发的,也即在人类之初,人类群体之间的差别趋向于最小,而在人类个体之间,不同文化的人在出生时候也是并无多少差别的,所谓的差别都是后来发展和养成起来的。纳伊瓦在孩提时候,一样是个无拘束的天真女孩,有着每个少女所有的纯真梦想,只是随着年龄增长,才知道了要用服装裹住自己整个身体。纳伊瓦十五岁嫁给大她一岁的本·拉登,从叙利亚到沙特阿拉伯共同生活,“我的丈夫花了好长时间,耐心地给我讲解为什么我需要做一个顺从的穆斯林女人”,“我从未反抗过,因为对如何理解我们的信仰来说,我丈夫是个专家”。由于信仰相同,而本·拉登较之年龄仅仅小一岁的妻子更是个信仰方面的“专家”,从而在他的耐心引导下,纳伊瓦从一名少女成为了“一个顺从的穆斯林女人”。信仰,或者说价值观相同,这是纳伊瓦与本·拉登处理他们婚姻关系的关键前提。

 

当本·拉登告诉纳伊瓦,他要再娶一个妻子时,她的内心是充满矛盾的。一方面,她虽然并不会反对,但内心也是倒翻了醋缸,“尽管一夫多妻在我们的文化中是可行的,但是却很少有女人在听说要和另外一个女人分享自己的丈夫时还欢呼雀跃的”。另一方面,从与本·拉登共同的信仰来说,她也是必须要接受。在生活当中,本·拉登显然有着绅士风度,他完全可以不征求纳伊瓦的态度而引娶新的妻子赫蒂彻,但他不仅征求意见,而且表示如果得不到同意,“他是不会娶别的妻子的”。这令纳伊瓦十分感动,“我知道我已经是很幸福的女人了”,因为知道“沙特的丈夫在娶别的女人时甚至都不会和妻子商量自己的计划”,本·拉登已经对她够特别的了,“在沙特阿拉伯很少有女人能得到这样的尊重和重视”。

 

但是,本·拉登暂时还不能得到妻子同意。“尽管我有强烈的宗教信念,我全心全意地信奉真主,但是我依旧是一个女人”,纳伊瓦好几个月没有明确表态,本·拉登耐心将这一话题作为夫妻之间进行交流的重要内容,努力说服纳伊瓦。最终,本·拉登说服纳伊瓦的理由是什么呢?还是信仰。“有天傍晚,我丈夫透露了他内心深处的想法,说他的目的只是想为伊斯兰世界多生一些孩子。听着他的话,我突然发现我对这个事情已经释然了。我丈夫要娶新的妻子并不是因为和我在一起不幸福了,而是为了伊斯兰世界更加美好的未来。”这是多么崇高啊!既然彼此共同信仰真主,那就应该献身,作为男人的丈夫多娶妻子是为了献身,“为伊斯兰世界多生一些孩子”,那么,作为女人的妻子就应该同样献身,接受丈夫新的妻子。因为这是个崇高的行为,所以,充满绅士风度的本·拉登就要赞扬已经“释然”了的妻子的崇高行为:“纳伊瓦,如果你内心对我娶第二个妻子毫无芥蒂,你一定会感动上苍。你死后一定会升天的。”纳伊瓦此时“内心终于变得平静,确信我的理解会使自己的生活也更有意义”。

 

既然本·拉登娶新的妻子是一种崇高的行为,那么,作为他妻子的纳伊瓦从内心里“毫无芥蒂”就同样是崇高的。本·拉登娶第三位妻子时,已经可以将这作为一个崇高的使命让纳伊瓦去执行。“我丈夫找到我,商讨迎娶第三个妻子的事情。对我丈夫来说,那时恰逢伊斯兰世界需要很多新生力量,因此他希望有更多的儿女来传播真主的旨意。这次,奥萨玛说如果我能帮他物色一个合适的妻子的话,他会很高兴。我想了没几天就同意了。我的内心告诉我如果我做了这件对他和伊斯兰世界都很重要的事情,那我对丈夫的爱也更加强烈了。”

 

作为一个崇高的使命,本·拉登让纳伊瓦去为自己物色一个“合适的妻子”,已经属于是一种赏赐。当他准备娶第四个妻子西哈姆时,“我丈夫找到我说他希望迎娶第四个妻子。他的确是谈到了自己的想法,却没想要征得我的同意,也没有让我参与。除此之外,我觉得帮奥萨玛物色到一个妻子对我来说已经足够了”。本·拉登既不必要获得奥萨玛同意,也让纳伊瓦知道,能让她自己去为丈夫物色过一个新的妻子,已经足够恩赐。

 

在整个过程中,当纳伊瓦作为一个女人时,即使知道自己无法违背丈夫娶新的妻子的意志,并因为丈夫尊重自己意见而感动,但还是难以从内心接受这一要发生的事情。但是,当本·拉登用彼此共同的信仰将纳伊瓦洗脑成为一个应该为信仰献身的信徒时,纳伊瓦就不再从女人的人性出发,而是成为了一个崇高的行动者,必须要帮助自己丈夫娶新的妻子。对于纳伊瓦个人利益来说,她希望自己的崇高行为能够“感动上苍”,“死后一定会升天”。不仅如此,她终究还有着自己女人的特征,试图寻找安慰自己人性的途径,从而制造出“我对丈夫的爱也更加强烈了”的强烈心理暗示。

 

本·拉登能够成为基地领袖,诚然与资金、组织、宣传等能力和条件有关,但信仰是他最关键的凝聚剂。从这一生活中的案例可以看出,本·拉登是个利用信仰进行洗脑的顶级高手,确非庸常之辈。在这个世界上,在我们身边,充满着试图想利用信仰对他人进行洗脑并达到控制目的的人和组织,但有几个是拥有本·拉登这样能力的呢?即使本·拉登,终究也是不成大器的,只能东躲西藏,成不了世界主流。关键的问题在哪里呢?信仰,终究是要人们从自己内心自觉认识的,仅仅靠洗脑,所可以控制的只能是极少数人。

 

 

 

注:本文中关于纳伊瓦和本·拉登的事迹都引自《本·拉登传:一个恐怖大亨的隐秘人生》,[叙利亚] 纳伊瓦•本•拉登、[沙特阿拉伯]奥玛•本•拉登、[美国]简•萨森著,金城出版社2010年。

 

 

2010-8-1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