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催眠深度普遍被化为三个等级:浅度、中度和深度。现在也有些催眠从业者在教学时把催眠深度进行这三个等级的划分。但随着催眠在心理治疗,特别是在医学临床中应用的增多,催眠深度的划分开始越来越细。下面是几种目前国际上常见的催眠深度划分标准:
Arons
Depth Scale
6级
Stanlord
Scale
12级
Davis-Husband
30级
LeCron-Bordeaux
50级
目前国际上较为普遍被采用的催眠深度判断是Arons划分的六级理论,在相关学术和案例交流中也通常采用这个层级划分标准。下面是六级深度催眠的介绍:
第一级:浅度催眠状态。
被催眠者感觉到自己的意识完全的清醒,同时身体会出现小范围的肌肉控制,如眼皮胶着是明显的特征。被催眠者会感觉到眼皮非常沉重,似乎觉得自己无法睁开眼睛。达到第一级催眠深度就已经可以解决一些问题,如减重、美容、戒烟等。我们把这一级叫做“眼皮胶着”。
第二级:被催眠者处于浅度催眠状态,同时能够感觉到身体大范围的肌肉已经被控制,比如出现手臂僵直。
被催眠者会觉得手臂无法动弹,这个时候被催眠者的意识活动降低,潜意识活动出现。大多数的问题可以在这一级深度催眠下解决。这一级叫做“手臂僵直”。
第三级:中度催眠状态。
这个时候会感觉到自己的肌肉运动已经完全被控制,如无法站起来,无法走路等;这个时候也会出现记忆增强或缺失,如遗忘数字或说不出来;痛感降低。这一级深度可以进行局部止痛、替代麻醉等。催眠舞台表演和医疗临床都要求催眠深度达到三级以上。这一级我们把它叫做“遗忘数字”。
第四级:仍属于中度催眠状态
被催眠者进一步出现意识活动消失,记忆明显增强或缺失,如遗忘姓名等;痛觉阻断明显,可以在手术中代替麻药作用;感官变得异常敏锐。我们把这一级叫做“遗忘姓名”。
第五级:深度催眠状态
被催眠者开始有梦游现象产生;此时痛觉完全消失;产生正向幻觉(无中生有),即看到或听到实际不存在的事物或声音,如看到了实际不在现场的人等。这一级叫做“正向幻觉”或“无中生有”。
第六级:深度催眠状态
被催眠者会产生深度的梦游;负面幻觉(有中变无),即不会看到或不会听到实际存在的事物或声音。这个阶段相对来说比较难以达到,我们把他叫做“负面幻觉”或“有中变无”。
以后,当听到这样的描述,我们会知道被催眠者处于什么样的催眠状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