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NLP预设前提--1
“预设前提”是NLP概念及技巧的基础,当我们思考或者处理事情时,假定人、事、物的关系就是这些“前提假设”所说,凭这些假定设计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模式,用这种方式,我们会发现生活中思考和行为的效果更好。
1. 尊重别人的内心世界
没有两个人的人生经验完全一样,所以没有两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系统会是一样的,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件事的看法能够绝对一致,亦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件事的反应会一样,因此也没有两个人的态度和行为模式会完全一样。因此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事,不能假定发生在另一个人身上也会有同样的结果。生活中即使你觉得很了解的人,他的内心世界也有你想不到的经历。记得有一次,我们几个朋友在一起聊天,其中一个女性朋友突然惊慌失措,面色发黄,大喊大叫起来,原来她看到菜叶子上的一条青虫,其他人觉得很不好理解,颇有责怪她大惊小怪的意思。当我问清楚她怎么会这样,原来,在她大概四、五岁时候,她的哥哥曾经把一条青虫悄悄地放在她的脖颈里,吓得她大哭大叫,从那时起,她对青虫就开始恐惧。因此,在看到一些人有特别的表现时,我们需要以理解和尊重的态度去接纳,这样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2. 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不能通过道理来论对错的。只说做法有道理或者正确而不顾有没有效果,是在自欺欺人。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老爷爷过90大寿生日,一大群来为寿星祝寿的人都称赞老爷爷身体十分硬朗、红光满面、精神抖擞,一点都不像90岁的人。其中就有人问老爷爷长寿的秘诀是什么?
“好吧,我告诉你们我的秘密!”
老爷爷当众神秘且得意地说道:“65年前我结婚的时候,我和太太就在新婚之夜时约法三章,今后只要我们吵架,一旦证明谁理亏
,谁就要出去院子散步。”“这65年来,每次吵架,都是我到院子里,或街道上散步。”难道65年来,每次吵架都是老爷爷的错吗?肯定不是!老爷爷是个智者,他看到的是,讲道理不如自己到外面散步来的有效果,这个效果就是维系了婚姻的幸福稳定和自己的健康。
3.
每个行为背后都有其正面意向
每一个人做任何事最终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一些深层需要。每一个人的行为,对他的潜意识来说,都是当时环境里最符合自己利益的做法。因此,每个行为的背后,都必定有正面的动机。一个朋友的女儿正在读大一,突然老师打电话过来说这个女孩在外面租房住了,我朋友又气又急,赶到女儿读书的城市去找到女儿准备好好要教训她一下。行前找到我,要求帮他支个招。当我告诉他,每个行为背后都有其正面意向,建议他见到女儿之后先不要兴师问罪,要了解在外租房的行为会满足女儿什么需要。弄清楚这些后,再帮女儿出主意提建议。原来女儿的宿舍住着六个人,因为她睡觉打呼磨牙,有同学很不友好地说过她,女孩子觉得面子上很过不去,为了面子和不影响同学的休息,就在外面租房住了。后来,就打鼾一症状我建议她到医院五官科做了检查,对鼻腔的病变做了治疗,现在一切都回复了正常。由此看来,有违校规的外出租房,并非是女孩子怎样不检点,而是为了自尊和避免影响别人休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