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他人的谩骂和责难?

标签:
瞿昙舍卫城婆罗门回应缰绳教育 |

这天,来了一位年轻的婆罗门,因为不满他的哥哥随佛陀出家,所以就当着佛陀的面,以激烈的言辞,十分气愤地谩骂佛陀。
佛陀静静地听完这位年轻婆罗门的谩骂发洩,然后才反问这位年轻的婆罗门说:
「婆罗门!你有没有亲朋好友来你家拜访的经验?」
「有啊,瞿昙!那又怎样?」
「婆罗门!你曾经准备餐饮,来招待那些到访的亲朋好友了吗?」
「有啊,瞿昙!」
「婆罗门!如果他们没吃你准备的餐饮,那你所准备的餐饮,最后会归谁?」
「瞿昙!如果他们没吃,那些饮食当然还是归我啦。」
「这就对了,婆罗门!你来我面前,对我粗言恶语,侮辱谩骂,我都没接受,那你刚才那些粗恶谩骂,最后又归谁了呢?」
「瞿昙!虽然你不接受,但我已经给你了。」
「婆罗门!没有我的接受,何来你的给予?」
「瞿昙!那你说说看,什麽是接受?什麽是给予?什麽不是接受?什麽不是给予?」
「婆罗门!如果你骂我,我反过头来回骂;你对我动怒,我也回过头来对你动怒;你打我,我也回打你;你斗我,我反斗回去,这就是有了接受,也完成了给予。反之,如果不以谩骂回应谩骂;动怒回应动怒;拳头回应拳头;争斗回应争斗;这就没有接受,也成立不了给予。」
「瞿昙!我听以前我们有德行的婆罗门长老说,如来、阿罗汉、等正觉在面对别人的怒骂侮辱时,是不会生气,也不会动怒的。而今,你生气动怒了吗?」
「瞋恚永断的人,还有什麽事会让他起瞋心的呢?
你应当瞭解:
善于自我调伏而正当生活者,是不会有瞋心的,
更何况是全然依于正智、正慧而生活的解脱者!
以瞋怒来回应瞋怒,这是恶劣的人、恶劣的事;
不以瞋怒回应瞋怒的人,
才能赢得最难赢的战争。
因为他不但明白对方为何愤怒,
也能够让自己沉静而提起正念,
不但战胜他人,也战胜了自己,
让自他都获益,是双方的良医。
如果有人认为这样的人是傻瓜,
那不过是个不懂正法的无知者。
不瞋胜过瞋恚;善行胜过不善;
布施胜过悭贪;诚实胜过妄语。
圣贤者不会动瞋心,也不会有害人的念头,
但恶人执着于瞋恨,却像山那样难以鬆动。
瞋恚的心,像匹狂奔的马;
狂奔的马,要靠缰绳控制,
但那控制狂奔马儿的缰绳,
远比不上能控制内心的调伏力!
所以我说世界上最好的调御师,
不是那手持缰绳控制马儿的人。
人一旦动怒,就难以冷静,往往因此而失去理智,把学来的道理忘光光,结果常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来。同时,一发起怒来,第一个身心受怒火煎迫的,必然是动怒者自己,真所谓「未得伤人先伤己」了。所以,动怒真的是一件划不来的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