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中道法师
中道法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8,409
  • 关注人气:5,12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养德方能养生

(2011-04-28 21:36:27)
标签:

孔子

4d

《道德经》

乙酰胆碱

养生论

健康

          养德方能养生


     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而生存压力又同时增大,如何养生便成为许多人非常关注的问题。而“
”对“养生”的关系,似乎不太被重视,我国古人在这方面的智慧值得借鉴。­

­     只重养生而轻养德,养生是难以如愿的。人的健康与德操大有关联,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仁者寿”、“有大德必得其寿”的观点。针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之道,老子提出“三宝”论:“吾有三宝,持而守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故能器长。”此言与孔子“仁者寿”之说如出一辙。­

­     《论语》中提到一件事,司马牛向孔子请教君子之道。子曰:“君子不忧不惧。”司马牛问:“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乎?”子答:“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意谓能够自我反省者就不会内疚,而没有内疚的人有什么忧虑和畏惧呢?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道德经》中的两句话:曰“德是寿之本”,又曰“寿源于德”。­

­    养德方能养生

     一个人的健康与长寿,看似是养生的结果,其实与精神层面的修养即养德不无干系。患得患失忧心忡忡的人,天天养尊处优、保健有道,也难以长寿;经常自省、心境平和、淡薄名利的人,自然会少招疾患。唐代名医孙思邈便说:“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暇年;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
­

­      魏晋著名思想家嵇康在《养生论》中剖析,“服药求汗,或有弗胜;愧情一集,涣然流漓。终朝未餐,嚣然思食;曾子衔哀,七日不饥……”,说明中枢神经的作用远远大于医药, 这与现代科学研究完全吻合。­

­     和谐的社会关系、与人为善的心态,能使体内分泌出有益的激素和乙酰胆碱。这些物质能将血液流量及神经细胞调至最佳状态,同时大脑会分泌出一种天然镇静剂,使人获得愉悦,缓解精神烦忧,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将道德纳入健康的范畴。­

­

      养德方能养生

      可见,养生必先养德,养德方能养生,此乃做人的信条;对为官者而言,“常修为政之德”更是莫大的事!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