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众生是自己业的主人

(2010-11-23 20:30:44)
标签:

杂谈

文化

众生是自己业的主人     众生是自己业的主人

       须婆来到佛陀那儿,向佛陀请法,他问为何每个人皆不相同?为什么有人长寿而有人短命?他也问为何有人多病或较易生病,而其它人却健健康康?为什么有人丑陋,但有人美丽?为何有人朋友很少,有人却交游甚广?为什么有人富有,有人却贫穷?有人出身高贵,有人却不是?有些人生得聪明,有些却资质驽钝?佛陀回答了他的问题:「噢,年轻人!众生是他们自己所造之业的主人,是自己业的继承人,业是他们的父母、亲人与庇护人,是业使人有优劣之分。」佛陀给了须婆一个非常简短的回答,但须婆并不明白,于是佛陀详尽地阐述了业法。
◎长寿短命报

     有些人喜欢杀害其它生命,养成了杀生的习惯,这些人死后将投生到四恶道〈畜生道、饿鬼道、阿修罗道、地狱道〉,如果他们投生为人,生命将会是短暂的。那些不喜欢杀生,对众生富有同情心的人,可能会投生到天道〈天人〉,假使他们重新投生到人道,则享有长寿。

◎多病健康报

      接着,佛陀解释多病与健康的业报关系。有些人伤害其它生命,喜欢损害他人,就是因为这样,这些人会轮回到四恶道中,假如他们重新投生做人,他们将会多病且容易生病。而不伤害其它众生的人会投生到天界,假使他们投生到人道,也会是天生健康的人。

◎美丽丑陋报

    为何有些人生得丑陋,而有些人生得美丽呢?佛陀解释说,有些人很容易生气,这些瞋念使他们投生到四恶道,要是投生为人,会得相貌丑陋报〈生气使人丑陋,所以下次生气时,看看镜子中的自己,是丑陋还是美丽〉。但有些人没有怒气,也不容易生气,以仁慈和善的心对人,这些人就会投生到天界,或生为相貌庄严的人。所以要是你想要长得庄严美丽,至少下辈子想成为一个庄严的人,要觉察自己的愤怒 ──千万不要生气!

众生是自己业的主人

◎多友少朋报

      为何有些人没有朋友而其它人却拥有许多朋友呢?因为有些人内怀嫉妒,嫉妒心会使其投生到四恶道中,倘若投生到人道,也不会拥有很多朋友。而那些不会嫉妒别人的人则会投生到天界,或投生成为一个有许多好朋友的人。根据业的法则,我们可以说,那些不能交到朋友的人,在过去生中是善嫉之人。

◎富有贫穷报

      为什么有些人富有而有些人贫穷呢?因为有些人非常小气,吝于捐赠东西。不慷慨、吝啬的人会堕于四恶道中,投生至人道时会成为贫穷的人,而那些慷慨布施的人会变成富有的人。所以要想增加财富,布施吧!

◎出身高低报

      佛陀也解释为何有人出身高贵,而却有人出身卑贱。因为有些人非常骄傲、看不起也不尊敬其它人,这些错误的骄慢,将使这些人投生到四恶道中,如果他们转为人身,也会遭逢不幸的境遇。那些没有错误的骄慢、谦卑的人会投生至天界。如果投生人界,也会出生在一个如意的环境中。

 ◎聪颖愚钝报
     为什么有些人资质驽钝而有人天资聪颖呢?佛陀解释说,有些人没有求知欲,没有发问的意念,也不想了解万物本质,没有正知正解,这些无知的人会投生到四恶道中,要是投生人道也会是驽钝之人。另外那些有求知欲、对万物有兴趣的人会投生到天界或成为聪慧的人。所以你想在下一生成为一位有才智的人,不要犹豫,尽量发问。你们是美国人,我不需要特别叫你们要发问,你们会问许多问题,而这是好事。
     佛陀给了须婆这些回答,从业的法则中,我们可以推断一个人的过去生。佛陀说:「人是他们业的主人,也是业的所有人。」只有业是人的资产,其它东西并不是。在佛法中,业是非常重要的主题。
 众生是自己业的主人

﹝十善业﹞
      第一个善业是慷慨或布施。我们必须练习慷慨,因为当付出我们所拥有时,我们会得到福德,也就是功德,这个善业将会在未来产生好的果报。慷慨也让我们练习超脱,举例来说,我或许非常喜爱这台收音机,假如我把它送人,我不只放弃这台机器,也放弃了对它的依恋。我去除了恋着,也就是去除贪〈lobna〉心,当你的心不再有任何的依恋,就是自由、清净和平稳。所以,我鼓励人们尽其所能地付出。
◎ 持戒、禅定
      第二个善业是持戒。持戒指的是认知和遵守戒律。在家学佛者有五个道德规范,这是基本的要求: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和不饮酒。闭关时,我们加入了其它三项,总共是八戒。增加的三项分别是过午不食、不歌舞倡妓与不坐卧高广大床,戒,即sila,是定或禅修的基础。第三个善业是禅定,内心的修养,这辈子中最应该培养的业:练习毗钵舍那观。
◎ 恭敬
     第四个善业是恭敬、尊重他人,特别是年长者。在东方,尊敬年长者是理所当然的,如此,亲子、师生间的关系才能以恭敬来管理。
◎ 服务

     第五个善业是服务,帮他人做一些好事,例如帮助一名妇人过马路或帮她提重物。另一个服务的方式是在佛、法、僧中培福。帮助寺院清扫或翻新,都是很好的培福方式。

◎ 回向

      第六个善业是回向。当你获得一些功德,必须跟其它人分享。回向本身就是一项功德,而我们跟所有的众生分享功德。回向并不是将我们所得的功德分一部分给其它众生,而是表示我们让其它众生也有机会培养功德。曾经有个人问辟支佛,将功德分享给他人会不会有损福报,辟支佛告诉他说:「假如你有一根蜡烛,要是你从其它已燃的蜡烛点燃这根蜡烛,第一根蜡烛的光芒并不会因为点燃其它蜡烛而减弱。事实上,借着帮助点燃其它蜡烛,它本身的亮度将变得更加明亮。同样地,当你分享功德,你的功德不会减少,反而会因此得到新的功德。」

众生是自己业的主人

◎ 随喜

      第七个善业是随喜。这就是当其它人做了有功德的事情时,我们会说:「善哉!善哉!善哉!」也就是做得很好的意思。当其它人跟你分享功德时,你说:「善哉!善哉!善哉!」就代表你赞叹他们的功德,而当你赞叹他人功德时,你本身也得到功德。

◎闻法、说法

     第八个善业是听经闻法,这是好的功德也是好的行为。听经就会了解经文的道理,当你了解经文,就能避免做有害身心的行为。而和第八善业有关的是第九善业,讲解佛法,也就是讲解、演说经文,所以我们现在彼此都在做善业。

◎ 正见

     第十,即最后一个善业叫做正确的知见,是指一个人了解业是个人所有的资产,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自己业的主人,没有人必须对我们的行为或业负责。

所以,总共有这十个善业,事实上它可被分为三类:布施、持戒和修定。恭敬和服务可包含在持戒中;功德回向和随喜可归类在慷慨或布施中;而听经、解经和正见则可归于修定或内心的涵养中。众生是自己业的主人
                             众生是自己业的主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