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佛节”的由来
标签:
杂谈 |
浴佛节
佛教于东汉时自印度传入中国,成为民间普遍信仰的宗教之一。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者,生于二千五百多年的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南部与印度毗邻处)。释迦牟尼佛,或称「释迦牟尼」、「释迦如来」、「释迦世尊」、「释迦佛祖」、民间简称「如来佛」或「佛祖」。
释迦牟尼佛生于印度一个贵族家庭,姓乔答摩,名悉达多,父亲叫净饭王,是当时迦毗罗卫国的世袭大酋长。有一天他出游东南西北四大城门的时候,分别见到老人、病人、死人和苦行僧;也在乡间的树下看到虫被鸟食,鸟被鹰啄的弱肉强食相,内心感到相当的震惊与冲击,由此体会了人间生、老、病、死等苦痛,于是出家悟道(出家日期为二月初八,因此,此日称为「佛出家日」)。经过多年的修行与苦思,终于领悟出〝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一切皆空〞的哲理,最后修成正果,开始长达四十五年的传教活动,启发世人心智。
释迦传教的对象,包括当时社会各个阶层,很多王族和富豪都给予他很大的政治和经济上的支持,后来信徒日益众多,就取代了印度原有的宗教,建立了庞大的佛教僧团,度化了无数的出家与在家弟子,使他们找到人生永恒的依归。他所传达的佛教思想文化,经世代相传,早已蔚成东方文化的一大主流,且为世界历史留下丰富精湛的文化宝藏。
释迦在传教初期云游四方,居无定所,后来为了适应雨季和集会,于是建立了寺院,以后又制定了僧众共同遵守的戒律,这就是现今寺院的起源。
释迦在八十高龄时患了重病,最后死于拘尸那迦城(今印度联合邦迦夏城)外河边一片茂密的娑罗林中。释迦入灭后,遗体火化,佛舍利(遗骨)分给了各国的使者,被视为圣物,并建塔供奉。

浴佛除了纪念佛祖的诞生外,还有洁净世间众生心灵的作用:
1.浴佛是藉外在的佛來洗涤我们內在的塵尘垢,让自性显发,同证如來的清淨净法身。
2.除缅怀佛陀之外,就是要我们净心,以浴佛的功德度脫七世父母及累劫怨亲眷属早离厄难,使法界六道众生出离苦海。
3.今日社会人心不古,平常我們身体藏了可以用水洗净,衣服脏了也可以用水洗清;但人心的污秽黑暗,則要用佛的法水洗涤,故举行浴佛法会,实际上是籍此來洗涤我們的心灵。
4.浴佛是提醒我们时时保有一顆清净心,透过浴佛节观照自己內心是否清净。
浴佛的功德─
《灌洗佛形像经》中载︰「诸善男子善女人,于佛灭后当至心念佛无量功德之力,浴佛形像如佛在時,得福无量,不可称数。」但愿佛子的一念真诚,都能为未來植下无量福慧功德。
1.浴佛可成就之十五种殊盛功德
一者、常有惭愧。
二者、发净信心。
三者、其心质直。
四者、亲近善友。
五者、入无漏慧。
六者、常见诸佛。
七者、恒持正法。
八者、能如说行。
九者、隨意当生净佛国土。
十者、若生人中,大姓尊貴,人所敬奉,生欢喜心。
十一者、生在人中,自然念佛。
十二者、诸魔军众,不能损恼。
十三者、能于末世,护持正法。
十四者、十方诸佛之所加护。
十五者、速得成就五分法身。
2.《浴佛功德经》有记载:
「浴像法,诸供养中最为第一,胜以恒河沙等七宝布施。」
《浴佛功德经》又有记载,浴佛有以下的功德:
一、現受富乐无病延年
二、于所愿求无不遂意
三、亲友眷屬悉皆安稳
四、长辞八难永出苦源
五、不受女身速成正觉
《
一者、常有惭愧。
二者、发净信心。
三者、其心质直。
四者、亲近善友。
五者、入无漏慧。
六者、常见诸佛。
七者、恒持正法。
八者、能如说行。
九者、隨意当生净佛国土。
十者、若生人中,大姓尊貴,人所敬奉,生欢喜心。
十一者、生在人中,自然念佛。
十二者、诸魔军众,不能损恼。
十三者、能于末世,护持正法。
十四者、十方诸佛之所加护。
十五者、速得成就五分法身。
2.《浴佛功德经》有记载:
「浴像法,诸供养中最为第一,胜以恒河沙等七宝布施。」
《浴佛功德经》 又有记载,浴佛有以下的功德:
一、現受富乐无病延年
二、于所愿求无不遂意
三、亲友眷屬悉皆安稳
四、长辞八难永出苦源
五、不受女身速成正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