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娱乐明星日志秦风杂谈 |
分类: 随笔 |
秦先生:
作为一个导演,他获奖之多,包括中外,也是前无古人的。他的成就能获得世界性的认同,有一个原因是不可忽视的,就是他的电影已冲出了世界。他是华人,但他的电影题材是国际性的。他不但能够拍出珍.奥斯汀笔下那种十八世纪的英国优雅情怀,也能拍出粗犷艰苦的美国西部《断背山》。
秦先生,在李安所有的作品里,我个人最喜欢的还是《断背山》。也许我自小就看美国西部片,几乎可以说看得很多。我对那种环境下的生活形态比较熟悉。我觉得他们在李安的镜头下,完全不陌生。
李安甚至还注意到很多细节:如他们煮咖啡的壶子,吃竽头茄汁豆子时开了罐就直接脏脏的勺子挑着吃,他们说话的那种直接的方式,那种为生计惶惶终日的心情,在在都很真实,跟外国人拍的无异。
其实,光能拍出一套电影也许并无难度,尤其在好莱坞,任何细小的事务都有专人负责。导演只要决定了镜位,指挥大局就成。可是,这样的电影是没有味道的。味道这东西很玄妙,有时它只会存在于对白的语气,演员的眼神中。没有料子的导演就没有这种东西。我钦佩李安是因为他没有把自己固执于狭窄的民族性,而是全情注入电影所需要的世界里。
所以你不能在他拍的《理性与感情》或《断背山》里,找到一丝格格不入。这关系到他的学养、胸怀、见识。他所下的功夫,相信只有他自己知道。
因此,美国人也不得不服了他。因为他们能拍的他也能拍,而且拍得比他们好。在美国电影学会所颁发的金像奖里,光是《最佳导演》一项他就先后拿了两次,在美国电影史上都没有几个人可以做到。
我记忆中其中一个是演独行侠出名奇连.依士活。前两年《铁达尼》号的卡麦隆满以为一定可以再凭外星人《阿凡达》赢取第二个导演金像奖的,结果是输在他的前妻手上。
当然,我们也不能因为名气大就盲目崇拜,我在学习李安的作品之余,也会找出他的缺点。其实,没有一部电影是真正无懈可的。我知道《断背山》其实远不够原作动人。当年香港还未公映这片的时候,我已急不及待的要找原作来看,来港也没有译本,因为它只是个短篇,作者是位美国女人。
我女儿在美国的一位好友从杂志上撕下了影印给我,我看到结尾时,是真的想哭的。但电影没给我这份感染力。我相信原因是即使高手如李安,他也很难在画面上把一对同性恋人的生死缠绵表达出来。但我知道他已经非常尽力。他把最后一个镜头定在两件衣服上——外面一件抱着里面一件,挂着。它们在其中一个死去之后,就一直挂在那里没有移动过。而这正是原作所有的。
秦先生,很抱歉我又扯上一大篇了。我除了电影方面对李安钦敬之外,还钦敬他的为人。我最喜欢看别人对他的访问,他从不曾因为名气大而夸夸其谈或狂妄自大,他永远都是微笑着回答一切,也从不会随便谈论同行。总是那么谦谦君子。在这种时候,我学的就是如何做人。•••••(谭嬣。 2014/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