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玉兒和多爾袞有沒有談戀愛呢?身為皇太后的大玉兒,有沒有和皇叔多爾袞結婚呢?大玉兒的兒子順治皇帝的爸爸是皇太極?還是多爾袞?

元月29日在台灣歷史博物館開展的「大清盛世:瀋陽故宮展」,努爾哈赤寶劍、皇太極鹿角椅、大玉兒(莊妃)畫像等文物齊亮相,引領觀眾穿越時空、見證四百年前的大清盛世。
瀋陽故宮是清入關前,太祖努爾哈赤、太宗皇太極、聖祖福臨三代帝王的皇宮,是大清王朝草創與興起時期,主要的政治和軍事中心。
「莊妃坐像圖」中的大玉兒,身着朝服和朝掛,頭戴鳳冠、肩戴披肩領、胸配朝珠,雙手微合,安然端坐於寶座之上,面部表情雍容大方,展現母儀天下的非凡氣度。

謝迺彪製作的連續劇《一代皇后大玉兒》,1990年代紅極一時,是繼《賽金花》之後,再度掀起電視連續劇收視熱潮的超級大戲,讓大玉兒(即莊妃)成為慈禧之外,台灣觀眾最熟悉的清代后妃。但大玉兒是不是像戲劇所言,和皇太極、多爾袞有段剪不斷、理還亂的三角戀情?當時,讓台北故宮在不斷接獲各方諮詢後,特地在1992年7月10日出刊的「故宮文物」月刊,專文論「孝莊文皇后與多爾袞」。

「孝莊文皇后與多爾袞」一文指出,順治皇帝生母孝莊文皇后,是否曾改嫁攝政王多爾袞,是清宮的疑案之一。1930年清史學者孟森寫的「太后下嫁考實」,否定這種說法;1940年清史學者鄭天挺也支持孟森的考證。而王鐘翰的「釋汗依阿瑪」一文,卻重新考證孝莊文皇后改嫁多爾袞。

大玉兒與多爾袞在連續劇《一代皇后大玉兒》裡不乏煽情演出;事實上,在民間一些裨官野史、小說戲劇當中,也是繪聲繪影。皇太極死後,傳說大玉兒與攝政王多爾袞有了私情,福臨才得以登上皇位;還有一說是大玉兒為了保兒子福臨的皇位,不得不委身多爾袞,這一段艷史的流傳,和南明詩人張蒼水的詩不無關係。「大禮躬逢太后婚」和「錯將蝦子作龍兒」等張蒼水的詩句,都隱射皇太后下嫁多爾袞,以及順治並非「龍兒」。民間甚至有「皇帝詔告太后大婚」的傳說,「太后下嫁(多爾袞)」與「順治出家」、「雍正奪嫡」並列清初三大疑案。

但是,張蒼水是一名和清廷作對的南明詩人,吟詠清宮秘史,是否偏袒,令人生疑。正好在多爾袞由「皇叔父攝政王」改為「皇父攝政王」的一年後,前呼後應,也堪玩味。不稱皇叔而稱皇父,皇太后改嫁多爾袞之說,由此而生;但清史學者孟森認為,多爾袞被尊稱「皇父」,好比古代君尊臣為「尚父」、「仲父」一樣,不能引為太后下嫁的證據。

大玉兒出身蒙古,是成吉思汗的後裔,十三歲便嫁給皇太極為妻,一六三六年皇太極即位,改國號「大清」,便冊封布木布泰(大玉兒的蒙古名字)為「永福宮莊妃」。一六三九年,莊妃生下順治帝福臨。皇太極駕崩,福臨才六歲,在生母和皇叔多爾袞扶持下登上皇位,即為順治皇帝,大玉兒成為「孝莊皇太后」。

孝莊皇皇后在史學家眼中,可以和慈禧太后相比。她機智過人,善用權謀。順治帝二十四歲因天花病逝;她立主愛孫玄燁(即康熙)登基,並親自教育,是打造「康雍乾盛世」的關鍵人物。
台北故宮收藏的「多爾袞母子撤出廟享詔」,可以充分證實順治帝是皇太極的兒子。因為如果多爾袞是順治的生父,便不可能撤出廟享,教他的繼子歸宗,自此絕嗣一百二十三年。

清朝有十二個皇帝,可是清朝興盛的關鍵,在於前六位皇帝都很優秀,衰敗的原因,則是後六位皇帝都很平庸。努爾哈赤創大清後,皇太極、順治都是親王開會決定選出,一如歐洲的貴族共和制。康熙是孝莊和欽天監湯若望共同決定;雍正雖是經鬥爭奪得大位,也是優勝劣敗的結果。但從乾隆選嘉慶開始,繼位者皆由一人決定,結果選出了六位庸才。

為什麼輔佐順治、康熙的孝莊皇后是清興的推,而垂簾聽政的慈禧卻加速清朝的衰亡?兩者的差異就在:孝莊輔政不在乎個人利害,慈禧卻只為了自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