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断臂妈妈—用双脚来养育孩子

(2007-06-29 00:00:01)
标签:

残疾

母亲

双脚

养育

儿子

 

         断臂妈妈-用双脚来养育孩子

   

她先天残疾,双臂所有关节不能弯曲用力,双脚畸形无法走路甚至站立。二十几年来依靠双脚创造了一系列的奇迹:洗衣、做饭、绣花、针织,甚至抚养孩子。如今她的孩子已经16个月大,她说,“别人用双手,我用双脚一样可以将孩子养大。”

   拉着妈妈的脚去散步

   马启迪二十多年里一直是坐在一张带着靠背的小椅子上走路的,移动时左手扶住椅背,双脚轻点地,用腰部的力量带动椅子一点点向前移动。对她来说,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

    秀丽的脸、甜美的微笑、洋气的卷发,蜗居在临沂市河东区凤凰岭街道大店子村的一间民房里的马启迪,有一个乐观的生活的状态和一个幸福的生活,很难让人想起,这就是让无数人竖起拇指的残疾妈妈。

     面对这些,她只是淡淡地说:“我只是为了生活,不想成为别人的累赘。”

   天气已经很凉。马启迪坐在家大门口,穿一件大红外套,一条黑色长裤,却穿着一双拖鞋,赤着双脚。“这样干活比较方便,因为一直露在外面,每年冬天都会起冻疮。”

   正要进屋,她的只有16个月大的孩子毛文坛蹒跚着走过来,伸出手拉住马启迪的一只脚趾,向屋里慢慢走去。一行人都笑了。“他总是这样,喜欢拉我的脚走路、散步什么的。”

    从出生到现在马启迪从未有站起来过,二十多年里一直坐在一张带着靠背的小椅子里走路,移动时左手扶住椅背,双脚轻点地,用腰部的力量带动椅子一点点向前移动,即使遇到低矮的门槛不平的路面也可以顺利地“迈”过去。对她来说,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

   26岁的马启迪从未设想过自己的人生,一路走来,忧喜参半。因为身残她无法像别人一样过“正常”的生活,二十多年里,她一直守在家里。她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二妹已经结婚,另外两个都在读大学。“其实二妹当年也已经收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因为家里没钱,就回家打工了。”也因为家里穷,身残的马启迪比同龄的孩子更早的懂事,不知从何时起,她渐渐明白一些无力改变的现实,最终放弃了上学的想法,开始学着生活,做饭、洗衣服、收拾屋子等家务都揽下来。现在有了孩子,她更加忙碌。“幸好孩子比较懂事,和我在一起的时候,他也似乎明白什么,一点也不闹。”

   采访中,谈起自己的身体,马启迪还是觉得惋惜,其实从小到大,她一直没有到正规的医院检查过,“都这么长时间了,一定治不好了。想看医生,但看不起。”

   对目前的生活状况,马启迪却依然用两个字形容:幸福。

 “一转头,眼泪就掉下来”

     这样熟练的技巧背后凝聚的个中滋味,也是常人无法想像的。最初的马启迪并非如此坚强,只是在不经意间的提点让她终于蜕变。

     马启迪的名字是父亲起的,对于这个先天残疾的女儿,在村里当小学老师的父亲希望她能像张海迪一样坚强的生活。

     “孩子刚出生时,别人一碰到她的胳膊就哭,后来胳膊还肿起来,但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没有到医院治疗,时间一长,她的胳膊就无法弯曲用力了。双脚也是畸形,无法着地。”马启迪的母亲边流泪边告诉我们说。

  家里人都认为她这辈子完了,然而,年幼的马启迪并没有放弃生活。“小时候,妈妈每次出门干活的时候,都会对我说,在家要听话,她出去赚钱给我治病。我就想,大家都在为我做事,我也应该为他们做点什么,就开始学着做家务。”

     6岁的时候,马启迪趁父母不在家,她看着堆在台子上的碗,想试着洗。“我用脚把碗一只只夹下来,想在放在地上的水盆里洗,结果夹碗的时候还是摔破了几个。家里一共才6只碗,我一次就摔破了4个,当时很害怕,怕妈妈回来骂。忐忑了一天,可是等到傍晚妈妈回来的时候看见我缩在一边和地上的碎碗,抱着我就哭了。”

     从那以后,马启迪慢慢开始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双脚越来越灵活。“8岁的时候,妈妈去地里干活,中午弟弟喊肚子饿,吵着要吃饭,我就试着用双脚切菜、炒菜。那是我第一次做饭。也记不得好不好吃了,反正那次大家吃的很高兴。”

     后来,马启迪还学会了补衣服、缝被子、钉扣子,这样细巧的活也都是用脚完成的。说到这里马启迪向我们展示了她用钩针勾的两只手提袋,并当场刺绣给我们看。

     这样熟练的技巧背后凝聚的个中滋味,也是常人无法想像的。最初的马启迪并非如此坚强,只是在不经意间的提点让她终于蜕变。

“小时候村里组织医生给残疾人义诊,妈妈带我去看病。检查完后,医生背着我对母亲说了一些话,大概就是说没有希望的意思。我听了很绝望。”接下来的几天,马启迪一直闷闷不乐,母亲看在眼里也不知道如何去安慰。“其实那时候就在想不能就这样呆在椅子上一辈子,拖累家人,就琢磨怎么死不痛苦又不让家人伤心,一直想了好多天。后来一次看电视的时候,忽然听到一句话‘好死不如赖活着,一下子就清醒了,好像什么都明白了一样。我想我即使是坐在椅子上也可以学着做很多事情啊。从那天起,我就想一定要快快乐乐的,痛苦也要生活,快乐也要生活,为什么每天都愁眉不展呢?”

即便是这样,内心里还是有心酸的时候。马启迪讲了一个例子。“像洗衣服,经常我用大半天的功夫洗完全家的衣服,因为晾衣绳太高够不到,每次都等家人回来后,让他们晾。但他们有时会很忙顾不上,衣服放在那很长时间。那时候我就觉得委屈,自己在努力大家却看不到。有时一转头,眼泪就会掉下来。”

  还有一个遗憾,就是一直没有进入校园。“我一直想上学,但妈妈说家里穷我行动不便,上学没人照顾,不让我上。后来在弟弟妹妹学习的时候,我就在一边看,和他们一起背书朗诵。家人看见了,就说不要让我打扰弟弟妹妹学习,可是我是真的想和他们一起学习。后来弟妹明白我的想法,他们也会教我识字算术。”如今一天学没上的马启迪已经学习了简单的数学、物理、英语等知识,甚至还可以用脚写字。

     “现在想写一本书,写我的经历和想法。我想告诉大家,残疾人怎么了,我用双脚一样可以很好的生活。”马启迪说。

   “从不担心我会嫁不出去”

     马启迪现在很幸福,已经为人妻,亦为人母。丈夫是亲戚介绍的,大她十岁,在她眼里,丈夫是一个体贴温厚的人。

     马启迪实在是一个乐观的人。对她今后是否能拥有一段属于自己的婚姻,所有人都充满疑虑只有她自己不这么想。“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嫁不出去。”

     初恋是在她20出头的时候。那时她自强不息的事迹曾经在媒体上报道,有时候会收到一些来信,让人想不到的是,正是这种方式,她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段恋情。

     “一次我收到一封来自监狱的信,信里那个人说他还是一名服刑的犯人,知道我的事情后很感动,觉得他是一个正常的人却不如我,很惭愧,还说希望得到我的回信。后来就这样开始通信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二人一直坚持联系,信里开始写他们彼此的生活和遭遇,直至后来无所不聊,慢慢互生好感。“他说等他出来后就来找我,没想到他真的来了。”

     那是一个冬天的傍晚,一个高大帅气的青年骑着自行车来到马启迪家里,说他就是那个和她一直通信的“笔友”,愿意和她在一起。但是这段恋情没有开始多久,就遭到男方家人激烈的反对。马启迪很痛苦,更不愿意拖累男友,终于决定分手。“当时难过得哭了很久。后来不断有好心人给我介绍对象。”

    马启迪现在很幸福,已经为人妻,亦为人母。丈夫毛继勋是亲戚介绍的,大她十岁,耳朵因为小的时候患了中耳炎致使听力受损,现在本村打工。

     马启迪眼里的丈夫是一个老实忠厚又体贴的人。她对我们回忆起他们第一次见面的场景,“继勋什么也不说,一直给我剥香蕉吃。”或者就是这样温馨的气氛打动了她,没多久,二人就举行了婚礼。“那天我穿着婚纱,很漂亮。”   

   婚后的生活是甜蜜的。丈夫每天打工回家,妻子都为他准备好热菜热饭,而丈夫也会照顾妻子的起居。“从结婚至今,一直都是他帮我洗头发呢。”这个幸福的女人忽然有点羞涩了。

   “我是一个妈妈了,我现在很满足”

     马启迪常对人说的一句话是,“别人用双手,我用双脚依然可以抚养孩子。”而这样的“抚养”根本无法只用艰辛二字可以形容的了。

     结婚后没多久,马启迪发现自己怀孕了。这本该是天大的喜讯却让一家人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他们内心一直在彷徨,马启迪的四肢残疾会不会遗传给下一代?毛继勋的耳病又会不会遗传给孩子?尽管去了很多医院进行咨询,但一家人仍胆颤心惊。最后,内心的渴望战胜了一切,他们决定留下这个孩子。

     不幸没有再降临到这个家庭,2005年10月,一个健康的男婴出生了。马启迪的父亲给孩子起名叫“文坛”。马启迪终于如愿地做了母亲,她觉得儿子是老天对她最大的赐福。“我觉得我很幸运,我有了爱情,如今又是一个妈妈了,我很满足。到老了也不会后悔的,真的。”

     孩子出生后,虽然有母亲帮忙照顾,但马启迪还是学着自己抱孩子、给孩子换尿布、喂奶和洗澡。“家里人开始都不让我抱,怕孩子摔着碰着的,但我忍不住,每次趁他们不注意,就偷偷抱起来。”每次,当马启迪慢慢用脚环住孩子,轻轻抱在怀里的时候,孩子都静静的张大眼睛看着这个小心翼翼的母亲,不哭也不闹。马启迪的内心就会被幸福充溢。“慢慢享受孩子在自己怀里平安长大的感觉是一种幸福。”她说。

     马启迪常对人说的一句话是,“别人用双手,我用双脚依然可以抚养孩子。”而这样的“抚养”是无法只用艰辛二字可以形容的。


     给孩子喂饭喂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的头总是动,我只能用一只脚去固定他的头,另一只脚夹住勺子喂他,不小心就会弄脏他的衣服。”

     “文坛小时候,总喜欢让我抱着到巷口坐,有时候他就睡着了。好几次,我都一个人抱着他,再慢慢挪回家里。”为了不惊醒夹痛孩子,她只能用双脚一个姿势轻轻夹住孩子,再慢慢拖着椅子往家里移动,从巷口到马启迪家里大概有30米的距离,这段距离对她来说却十分艰难,常常用近半个小时才能回去。“每次都累得浑身是汗,双腿也会疼很多天,不敢用力。”但马启迪还是觉得高兴,等双腿好了后,仍然会抱着孩子到巷口去坐。

     天下父母都对儿女的未来有自己的期望。马启迪也不例外。她对儿子最大的愿望就是他能平安健康长大,孝顺父母。像舅舅、舅妈那样上大学。马启迪还说,等过几年孩子要上小学时,她要穿得整整齐齐地送孩子去参加开学典礼...   

                                                                        中国健康扶贫开发中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