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线与终点线
(2014-12-22 21:01:16)
标签:
起跑线终点线有效人生生活质量杂谈 |
起跑线与终点线
夏康达
起跑线、终点线是田径场上的用语,这里是用其比喻义。现在有一句话大家耳熟能详: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起跑线在哪里?原先从小学抓起,现在提前到学前教育,将来不知道会不会从胎教开始。于是从择(幼儿)园、择(小学)校到各种辅导、培训,家长们忙得心力交瘁,孩子们累得疲劳不堪;大家都有深切感受,我就不多说了。
不过,人生不是短跑。虽说人生苦短,弹指一挥,但几十年的日子一天一天过下来,相对也是蛮长的。我是把它比作马拉松的——谁会在长距离比赛起跑时争那一秒半秒?在电视上见过一次国外的马拉松赛,有人一开始便全力以赴,一路领先,但未到半程,就吐沫倒地,黯然离场。说到教育,有句老话,“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据说有部门作过调查,各地历届的“高考状元”,后来真出类拔萃的似也不多。人才的培养,是个复杂的问题,不可随便下结论。反正我相信这句话:谁笑到最后,才笑得最好!
起跑线当然应予重视,适当的、合理的早期教育十分必要。我更关心的是教育平等,每一个适龄的孩子,都应该有条件按时入学。义务教育制度,就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保障。有条件加强早教,固无不可,但争先抢跑却未必是好事;何必一开步就计较输赢,让娃娃这么小年纪就承受巨大竞争压力。本文这么开头,意在呼吁大家在重视起跑线的同时,也要关注人生的另一条线——终点线!
有起跑,就有终点。在跑道上,主要的看点在终点线,最先冲线的便是胜利者。在长跑比赛中,观众常常还为跑在最后而坚持到底的运动员鼓掌。取得优异成绩的选手值得赞许,尽力而为坚持到底的也同样光荣。在人生的跑道上,我们更不应该以成败论英雄。
赛场上的终点线看得见,人生的终点线在哪里呢?退休,或许可以说是工作或事业的终点。对一般人来说,善始善终并非难事。有些违法乱纪的贪腐分子,正当“如日中天”之时被绳之以法,这类属于没有终点线的“终点”,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我们只讲正能量。
我讲的是退休以后。人生的跑道有多长,其实因人而异,是由本人自己决定的。这里说的也不是寿命的长短,此中起作用的先天、后天因素很多,恐怕谁也左右不了自己。我这里生造一个概念——“有效生命”。
退休了,完全可以以休息为主。诸如娱乐、养生、健身、旅游,把上班时无暇顾及的各种愿望逐一实现,充分享受生活,确实是退休生活的极佳选择。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社会,老人经济、尤其服务业的发展适逢其时,面对大好机遇,各类从初老到终老的服务,正是社会的需求。
对老人自身来说,退休是“终点线”,也是新的“起点线”。现年109岁的周有光先生81岁时作为1岁重新起步,85岁才告别办公室,一百岁后仍有新著作问世。我的老师高龄百岁和96岁的徐中玉先生、钱谷融先生,最近同时荣获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他们的精神给了我们什么启示?生命在于运动,生命更在于创造!
生命必须体现于生活,生活则须有质量。有质量的生活,不仅在于享受,也要继续创造。退休了,并不等于丧失了所有创造力与劳动力。退休老人不再承担为社会作贡献的义务,但他们积累几十近百年的阅历、经验、学识、技艺、能力等等,永远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后退休时代”的老人,他们的再创造达到了人生一个至高境界,功利的、交换的目的隐退,社会奉献与生命价值的完美体现,更突显了这种“余热”发挥的精神意义。退休之时自不必“恋栈”,但所在单位依依不舍、真诚挽留,往往是人生真价值的更真实、更崇高的体现。
与起跑时期享受义务教育一样,在终点线时期,社会的责任是为老人们创造安度晚年的环境、条件。今天我们讲人生最后阶段的“冲线”,当然不是社会冀望老者退而不休地继续奉献,而是老人们自我价值的完全、充分实现,包括去当一个志愿者。最近网上有一条消息,国外一家媒体拍了一组照片,题目是《80岁,我们能做什么》,这些“80后”老人们在导演、演剧、办公、画图、跑步、旅游,无一不依然对工作充满热情。照片并不显示他们的工作成绩,面对镜头他们只是说我还要工作、学习,还要认识世界,没有一个人说到“老”。他们眼中的“终点线”永远还在前面、再前面!我同意编辑的感慨:关于衰老,可怕的不是皱纹,而是心态。
终于写到了本文真正想说的话:生活质量得到保障,“有效生命”不断延续,“终点线”就会自动后退——这就是我们要关注终点线的原因和目的。而对老人自己来说,就要永远保持一个好心态!
(2014年1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