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给谢泉铭老师刻的一枚藏书印

(2012-05-21 22:26:58)
标签:

杂谈

分类: 回忆类

    弟弟陆明为"一种冥冥中的相逢"写了一篇纪事.这个世界上,该发生的事情,总会在恰当的时候发生,而且悄然无声,铿锵有力.你不记住还真是困难.

  

  我将“谢谢老谢——深情怀念谢泉铭”这本书的封面及老弟当年刻的印章,发在这里。

 

我给谢泉铭老师刻的一枚藏书印

我给谢泉铭老师刻的一枚藏书印

我给谢泉铭老师刻的一枚藏书印

 

            给老谢刻的一枚藏书印         

                                  / 陆明

 

清明回上海老家给父母上坟、祭祀。在老姐家看到一本书,书名叫《谢谢老谢——深情怀念谢泉铭老师》。这本书是上海一大群当代作家诗人文学爱好者献给已过世十二年的原上海文艺出版社的老编辑谢泉铭老师的。

    书的扉页上有许多作者的签名。听姐姐说,有文章发表其中的每一个与会者,都会请所有与会者在屝页上签名留念,也就是说大家相互签名留念。这种形式感很强的互动,其实也是老谢恩泽过的受益者们一种感激内存的释放。其中不少是当代文坛上的如雷贯耳的名人大家如叶辛、张抗抗、赵丽宏、彭瑞高、王小雁、陆萍、张重光等,书中扉页的下方,由老谢女儿们将父亲用过并精心收藏的三枚章,都盖上了表示纪念。并赠送与每一个与会者(《谢谢老谢——深情怀念谢泉铭》新书座谈会)。在三枚老谢用过的印章中,“谢泉铭藏书印”,是其中一枚边缘不规则造型的藏书印。我当一眼就认出来——这是我在四十年前,为老谢刻的印。一时不觉脑门轰地一热。

    “这枚藏书印是我初学篆刻时刻的,老谢竟然一直在用啊!”

我当时的惊奇胜于欣喜,因为我知道老谢手下出了多少一流的作家、诗人!能托起一大群当代的大作家、大诗人的编辑老师,应该是更神圣、更高贵的,应该拥有鸡血石、和田玉等名贵石料由著名篆刻大家治的印章才是呀。三枚印章中另外两枚或许是出自名家之手,但一个上山下乡小知青的“初学作品”居然也忝列其中,不觉让人惴惴;在大家怀念他、纪念他、感恩于他而结集出版的新书上出现,这令我非常感动。我在感念之余,也不由怀念起与谢老师相识的往事。

四十多年前,姐姐的诗在老谢的指导下开始在解放日报上陆续发表,老姐到解放日报去时,我跟着姐去也就认识了老谢,老谢问我是否也喜欢诗,我说喜欢,但写不好。老谢说:“觉得好的,拿来我看看”。

这让我既忐忑不安,又喜出望外。当时我刚到黑龙江当知青,谢老师的这句话,就实实地落在我的心底。回去后我发奋努力,时时在琢磨诗句,总想着不能负了谢老师的鼓励和厚望。再次回上海时,我又和姐姐去看望老谢,只不过我的口袋里惴惴不安地装着几首小诗。

不想,谢老师说:“《运动场上》写得蛮好,回去再改改,再寄来。”

我做梦也没有想到我的诗“运动场上(外二首)”三首诗在1972年6月11日解放日报上发表了。

这是我第一次在报刊上发表诗,当时在黑龙江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知青中产生了不小的轰动。由此文学的种子在我心田深深植入。我没有姐姐的诗情才气,更没有成名成家的欲望,但我和文学却从此结缘。1978年恢复高考,我毫不犹豫选择了中文系,并且有幸考入了黑龙江大学。                      

在当知青的日子里,我曾一度迷上了篆刻,甚至为班上每一位同学都刻了一枚。送一枚藏书印给老谢,是多时藏在我心中的愿望。当时条件有限,但尽我所能,找了块不规则的青田玉石,现在想来也就值三四毛钱,再普通不过,自认为不规则的形状有一种残缺美。我极其认真地治了这枚印,篆文是从六书通中查的,确保篆文的准确,字的布局也进行多次的设计,当时还不会刻题款,也无题款的意识,刻完就算大功告成。

趁春节从黑龙江回上海探亲时,就和姐去解放日报,送了老谢老师这枚藏书印。记得老谢老师当时非常喜欢,那天他还特意在解放日报的食堂里,请我们姐弟俩吃了顿午饭。要知道那时吃饭除了钞票还要粮票的年代啊。

    若干年以后,我在我留存的印谱里再看给老谢治的那方藏书印,觉得非常惭愧,学步的作品真太幼稚,章法刀法上都极粗糙;转而我又想,这枚藏书印,石料又差,老谢老师肯定没将这枚藏书印当回事的,也许早就遗弃了。于是心安。

四十年后的今天,当成就赫赫的大作家大诗人们,以一本“谢谢老谢——深情怀念谢泉铭老师”书,集体怀念感恩谢老师时,老谢的女儿作为一种纪念,把老谢用过的藏书印,为大家仔细地一一盖在书上。

真是天机巧合,我竟然又看到了我当年的这枚印章!老谢老师啊,谢老啊,让我在你离世后的十二年,尊称您一声——谢老。您珍藏着一个初学者的东西,不管是文学的初学者还是篆刻的初学者。您帮助了多少初学之人。您提携了多少青年才俊。您的付出再付出,这就是谢老被大家敬重的品质。

    印在人去,我怀念四十年前的那份激情,我更怀念谢老对年青人的关爱扶持。

  深深怀念谢老,谢老在我的心中永远不老!也永远不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