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寿(1874—1921),女,原名雪芝,字雪君,号雪宦,别号天香阁主人,南浔竹墩人。出身望族。幼时随家迁江苏吴县定居。二十岁婚配,嫁丈夫余觉(名冰臣,又名兆雄)——绍兴人,也出身书香门第。婚后,夫妻俩一个以笔代针,一个以针代笔,画绣相辅,相得益彰。光绪三十年(1904),为慈禧太后七十寿辰,夫妇绣一堂八幅的《八仙上寿图》以及三幅《无量寿佛》图奉上。慈禧大喜,书“福”、“寿”二字分赠余觉夫妇。至此,沈雪芝改名沈寿。1906年,沈运用仿真绣法,以铅笔为稿本,绣制了《意大利皇帝像》和《意大利皇后像》,于1911年送往意大利万国博览会,获博览会“世界最高荣誉奖”。1915年美国旧金山的万国博览会上,沈寿的一幅《耶酥像》荣获一等奖,时值13000美金。1921年6月18日沈寿病故,其墓立南通马鞍山,墓门石额上刻张骞楷书“世界美术家吴县沈女士之墓阙”。碑阴雕刻沈寿遗像。
伊贤(1890—1962),字舜英,出身南浔菱湖镇。1959年,菱湖刺绣厂聘请她担任艺术指导,凡被绣、戏服上的龙凤花鸟虫鱼等蓝图,皆为其设计。1937年抗战爆发,任上海鸿丰纱厂董事长聂涵章家家庭教师。
唐冠玉(1894—1979),女,南浔菱湖镇人。1912年与同乡潘公展结为伉俪。师从著名画家冯超然,擅长花卉、羽翎,成为抗战前海上女画家。先后在上海、香港举办过画展,美国纽约东亚图书馆收藏其画集。
温匋(1898—1930),女,先辈广东梅县人。祖父曾在吴兴做官,因爱湖州山水清远,就寓居于湖。民国5年,与长兴王修(1898—1936)结婚。温喜作画,从画家胡佩衡、姚茫父学山水,卓然成家。曾辑《长兴词存》一册,黄宾虹为之作序。民国19年因难产不幸而逝,年仅三十二岁,遗子女六人。
孙禄卿(1899—1992),女,吴兴人。1925年于陈立夫在上海结婚。孙自吴兴女师毕业后,到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国画,成为校长刘海粟、教师潘天寿的门生。以后又得王一亭、张大千等名家指导。其作品潇洒飘逸,清心淡雅。曾多次在国内外举行画展,颇受好评。
沈祖仪(1912—1984),女,当代国画家,出身南浔竹墩名门。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五岁时回国。从幼年开始就在伯母、女画家龚韵珊(沈迈士之母)处学画。后毕业于上海女子西洋画学校。1952年起,先后参加中国画研究会,中国书法研究会,北京国画社。曾两次出国办展览。沈擅长花卉,画风幽雅清秀,细柔高洁,新颖别致。
沈觉初(1915—),德清人。寓居上海。吴待秋入室弟子。善山水,又精刻制紫砂壶,且擅竹刻,为近世名手。
黄雨鸿(1956—),德清人,别署竹浪簃主人。擅山水、花卉,先后得潘韵、余任天等诸先生指导。现寓居北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