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澜访谈易中天

(2007-11-05 22:29:17)
分类: 演讲访谈
杨澜访谈易中天    杨澜访谈易中天
 
    前段时间看了一集《杨澜访谈录》,采访易中天。这是智者之间的一次对话,好似一次愉悦的心灵旅行。精彩的语言常常在交流中产生,独特的思想往往在碰撞中激发。
  
    杨澜开场白:易中天,厦门大学教授,主要专业为美学和文学,却因为在电视节目中品读历史而名声雀跃。一时间写书书畅销,讲座收视高。在媒体围堵,粉丝崇拜和学术质疑的竞相追逐中成就了独特的“易中天现象”。
 
    杨澜:在做版税竞标这件事之前,你有没有做过一番权衡?
    易中天:权衡是有的。我们也考虑过各种可能,但是不理他。
            因为你不管做什么事,都会有人说三道四。
 
    杨澜:在一个媒体的时代,知识分子又不可避免地要更多走向
          一个公共领域,所以这个当中就有一个很难自处的矛盾。
          我不知道,最初在媒体邀请你去做论坛或讲座的时候有
         这样一种矛盾的心情?
    易中天:没有。我敢肯定地说,孔子如果活在今天,你要访谈他,
            他一定欣然接受邀请。
    杨澜:那我得跟他谈谈女权的问题。
 
    杨澜:有没有哪个历史人物是你特别心仪,而且在你写的时侯
          动真感情?
    易中天:只要谈到某个历史人物,我都会动情,但是我不会因我
            个人倾向去刻意地去褒扬某些人或者贬低某些人。
            在历史上受到贬斥的我保留一份同情,在历史上受到
            过分推崇的我一定持一份怀疑。
 
    杨澜:那兵团十年的务农生活在您的人生当中留下了怎样的烙印?
    易中天:我觉得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在那个被诗意描绘的地方我
            懂得了生活不是诗。
 
    杨澜:过去人们看待历史的时候,总是把历史放在一个解剖台上,
          一刀一刀地划开来给大家看。你呢,是想什么样去做?
    易中天:我是想把它从冰箱里取出来以后能够迅速化冻,然后还
            能够活起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