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夜航斋笔记之《随园诗话》  文/冯顺志

(2014-10-24 04:12:16)
标签:

《随园诗话》

袁枚

夜航斋笔记

夜读

分类: 散文

夜航斋笔记之《随园诗话》 <wbr> <wbr>文/冯顺志

一场秋雨一场寒,冷不丁,乌啼霜降时。秋夜最是适宜读书写作,清冷舒适,与“性灵说”美学相心性也。重温袁枚《随园诗话》,年少虽喜读,却不得领悟要旨。袁枚倡导性灵说”——继明代公安派竟陵派钟谭派)而持性灵说。与现代文学审美仍不过时。主张写诗要写出自己的个性,认为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主张直抒胸臆,写出个人的性情遭际。主张性灵学识结合起来,以性情、天分和学历作为创作基本,以真、新、活为创作追求,这样才能将先天条件和后天努力相结合,创作出佳品,认为诗文之作意用笔,如美人之发肤巧笑,先天也;诗文之征文用典,如美人之衣裳首饰,后天也。主张文学应该进化,应有时代特色,反对宗唐宗宋。他讥讽神韵派是贫贱骄人,格调派是木偶演戏,肌理派是开骨董店,宗宋派是乞儿搬家。他也反对沈德潜的温柔敦厚说,认为孔子论诗可信者,兴观群怨也;不可信者,温柔敦厚。主张骈文和散文并重,认为骈文与散文正如自然界的偶与奇一样不可偏废,二者同源而异流,它们的关系是双峰并峙,两水分流。诗歌清新隽永,流转自如。写景诗飘逸玲珑。

袁枚的文学主张直抒胸臆,抒写性情,词贵自然,反对泥古不化,强调自创精神。《随园诗话》核心理论思想还对儒家诗教提出异议。部分诗篇对汉儒和程朱理学发难,并宣称“《六经》尽糟粕”,是继明公安派之后揭橥“性灵说”最坚定的倡导者和践行者,这在我国文学史上是具有进步意义的。这种文学论调与当时的吴敬梓、曹雪芹、郑燮、张问陶等人的进步文学思潮、哲学思潮、史学思潮相互对应着。

袁枚,自号仓山居士,他的古体诗长期以来更是受到忽略。实际上,古体诗创作集中体现了袁枚诗歌的天才特色,激情澎湃,纵横恣肆,充满生命力和创造性,呈现出不同于近体诗创作的美学特征,是我们全面认识袁枚诗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袁枚是清代中叶最负盛名、最有影响的诗人,居“乾嘉性灵派三大家”(袁枚、赵翼、张问陶)之首。且著述繁盛,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随笔》;《随园诗话》16卷及《补遗》10卷;《新齐谐》24卷及《续新齐谐》10卷;随园食单1卷;散文 ,尺牍,随园食单说部等30余种。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此外还写下许多茶诗,如《试茶》诗:闽人种茶如种田,郄车而载盈万千;我来竟入茶世界,意颇狎视心逌然……”描写福建人普遍种茶的情形,置身其中,仿佛进入茶世界。《湖上杂事诗》:烟霞石屋两平章,渡水穿花趁夕阳;万片绿云春一点,布裙红出采茶娘。描写身着红布裙的采茶姑娘在万片绿云的茶海中采茶,分外醒目。又《渔梁道上作》:远山耸翠近山低,流水前溪接后溪;每到此间闲立久,采茶人散夕阳西。可知他旅游时,除了欣赏群山万壑、山涧溪流的美景之际,亦不忘留意当地的茶叶文化,可看出他对茶的钟爱程度。

这位优哉游哉旷世奇才的袁枚,70岁那年游览了武夷山,对武夷茶产生了特别的兴趣。他先前对武夷茶的印象是茶味浓苦,有如喝药,因此他向来不喜欢武夷茶。乾隆五十一年(178673岁的袁枚再次到武夷山,来到曼亭峰天游寺等地后,却让他对武夷茶的印象完全改观。他在《随园食单·茶酒单》记载了当时的情形:僧道争以茶献,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以后,再试一二杯,释躁平,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阳羡虽佳,而韵逊矣。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故。故武夷享天下盛名,真乃不忝,且可以瀹至三次,而其味犹未尽。这位茶叶专家从所用的茶壶、茶具到饮茶的步骤、感觉与武夷茶的特色均做了详细而生动的描写,一杯好茶的确能涤净尘虑,抚平烦躁。

对于我这个长期生活在武夷山下的学子读到袁枚茶诗倍儿亲切。

其代表作《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随笔》备以案头,随手翻阅。

现年岁虚长了,有所定力,略知书海无涯一二。反照自省,我等何其弇陋,此间摘录仓山居士《随园诗话》卷十三.七二存照。美文须得书家点墨,施玉山兄小楷书法美轮美奂,日后再求得施兄墨宝赐之,置“夜航斋”,以示勉励:……余尝谓鱼门云:世人所以不如古人者,为其胸中书太少。我辈所以不如古人者,为其胸中书太多。昌黎云: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亦即此意。东坡云:孟襄阳诗非不佳,可惜作料少。施愚山驳之云:东坡诗非不佳,可惜作料多。诗如人之眸子,一道灵光,此中着不得金屑;作料岂可在诗中求乎?予颇是其言。或问:诗不贵典,何以少陵有读破万卷之说?不知“破”字与“有神”三字,全是教人读书作文之法。盖破其卷,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也。蚕食桑而所吐者丝,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非花也。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瘤。……所谓诗人者,非必能吟诗也。果能胸境超脱,相对温雅,虽一字不识,真诗人矣。如其胸境龌龊,相对尘俗,虽终日咬文嚼字,乃非诗人矣。

  

  夜航斋笔记之《随园诗话》 <wbr> <wbr>文/冯顺志


夜航斋笔记之《随园诗话》 <wbr> <wbr>文/冯顺志

夜航斋笔记之《随园诗话》 <wbr> <wbr>文/冯顺志

夜航斋笔记之《随园诗话》 <wbr> <wbr>文/冯顺志

夜航斋笔记之《随园诗话》 <wbr> <wbr>文/冯顺志

夜航斋笔记之《随园诗话》 <wbr> <wbr>文/冯顺志
夜航斋笔记之《随园诗话》 <wbr> <wbr>文/冯顺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