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工部集》,一首被忽视的诗
文/冯顺志
《杜工部集》现存诗1400余首,文30余篇,《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塘峡,久居夔府,将适江陵,漂泊有诗,凡四十韵》是其中题目文字最长的一首,这首诗杜甫写于唐代宗大历三年(767)去世前三年。由于长期没有得到学术界的重视,一直处于杜诗的“边缘状态”,后代学者对此未细致研究其写作背景,和诗人当年所处的人生低谷阶段的忧愤情境,一味以篇幅的长短加以艺术优劣的评判,有的草率地认为它“冗长可憎,不屑一读”。综观杜甫一生“穷年忧黎元”、“致君尧舜上”思想,我以为这首诗是杜甫诗歌创作不可忽视的一篇重要作品。此诗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诗史”般的气势、沉郁顿挫、深沉蕴蓄、震撼人心。就艺术而言,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炼境。
附:杜甫.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塘峡,久居夔府,将适江陵,漂泊有诗,凡四十韵。
老向巴人里,今辞楚塞隅。
入舟翻不乐,解缆独长吁。
窄转深啼狖,虚随乱浴凫。
石苔凌几杖,空翠扑肌肤。
叠壁排霜剑,奔泉溅水珠。
杳冥藤上下,浓澹树荣枯。
神女峰娟妙,昭君宅有无。
曲留明怨惜,梦尽失欢娱。
摆阖盘涡沸,欹斜激浪输。
风雷缠地脉,冰雪耀天衢。
鹿角真走险,狼头如跋胡。
恶滩宁变色,高卧负微躯。
书史全倾挠,装囊半压濡。
生涯临臬兀,死地脱斯须。
不有平川决,焉知众壑趋。
乾坤霾涨海,雨露洗春芜。
鸥鸟牵丝飏,骊龙濯锦纡。
落霞沉绿绮,残月坏金枢。
泥笋苞初荻,沙茸出小蒲。
雁儿争水马,燕子逐樯乌。
绝岛容烟雾,环洲纳晓晡。
前闻辨陶牧,转眄拂宜都。
县郭南畿好,津亭北望孤。
劳心依憩息,朗咏划昭苏。
意遣乐还笑,衰迷贤与愚。
飘萧将素发,汩没听洪炉。
丘壑曾忘返,文章敢自诬。
此生遭圣代,谁分哭穷途。
卧疾淹为客,蒙恩早厕儒。
廷争酬造化,朴直乞江湖。
滟滪险相迫,沧浪深可逾。
浮名寻已已,懒计却区区。
喜近天皇寺,先披古画图。
应经帝子渚,同泣舜苍梧。
朝士兼戎服,君王按湛卢。
旄头初俶扰,鹑首丽泥涂。
甲卒身虽贵,书生道固殊。
出尘皆野鹤,历块匪辕驹。
伊吕终难降,韩彭不易呼。
五云高太甲,六月旷抟扶。
回首黎元病,争权将帅诛。
山林托疲苶,未必免崎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