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据典引申解读(随笔)  文/冯顺志

(2011-07-02 02:33:00)
标签:

郭氏

王羲之

骆宾王

兰亭集序

痴恋冷相国

分类: 散文

题眼:fxs同学求“欣乐岁述古初言”出自《兰亭序》,“初言别在寒偏在”出自《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两句意思?据典引申解读(随笔) <wbr> <wbr>文/冯顺志

回复:确切说“欣乐岁述古初言”不是出自《兰亭序》,而是出自《兰亭序.集字联》其中一副对联的下联,是后人出的,大约出自清人之手。上联是“随群流观极盛事”。“欣乐岁”:娱怀、兴奋、高兴;“述古”:于天地,天地之间;“初言”:之初、初始。“随群流观极盛事,欣乐岁述古初言。”大概意思:得趣在形骸以外,娱怀于天地之初,他们是天下最幸福的一拨文人墨客。

在中国书法史上,《兰亭集序》无疑是最负盛名的书法名作之一。暮春之初,惠风和畅,群贤毕至,流觞赋诗的文人雅集,令后世文人玄想叹慕。300多字的短文,辞藻典雅,文义清通,感今怀古,托物言志,是文学史上精品佳作,冠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无论后世的书风如何迁转流变,总也动摇不了它在书史上的崇高地位。《兰亭序》经过一千六百多年真伪大辩论,其中萧翼赚兰亭、昭陵殉太宗的传说,一直蒙上扑朔迷离的色彩,至今难有各方皆认同的结论,历史就像一部大片,曲折瑰丽,众说纷纭,欲罢不能。学术界一致认为,在历代临习、研究《兰亭序》的同时,以《兰亭序》为蓝本,用集字的形式来进行创作也蔚然成风。“随群流观极盛事,欣乐岁述古初言。” 就是在以《兰亭序》为蓝本,用集字形式创作的一副经典对联。看历史的真伪除了要有扎实的历史文化功底,还要有思辨的眼光来甄别

关于“初言别在寒偏在”出自初唐四杰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一句,后句为“何悟春来春更思”。这首诗创作背景类似骆宾王以卢照邻、郭氏感情纠葛公案展开的,写得情真意切、起伏跌宕。研究者认为,这首诗在创作上亦有重大突破,以崎磊落的气势,驱使富艳瑰丽的词华,抒情叙事,间见杂出,形式非常灵活。这种诗体,从六朝小赋变化而来,它吸取了六朝乐府中辘轳辗转的结构形式以及正在发展中的今体诗的对仗和韵律,言词整齐而流利,音节宛转而和谐,声情并茂,感染力强,易于上口成诵。据考,李荣是骆宾王的好朋友,唐初著名道教学者,道号任真子,绵州巴西人(今四川绵阳),唐代道教重玄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王灵妃是个女道士。李荣与王灵妃在长安相亲相爱,日子过得十分滋润,这样美好的日子没多久,李荣突然去了四川,一去就是几年,这让在长安寂寞的王灵妃思念深重,害起了相思病来,骆宾王知道后,以王灵妃的口吻作了这首诗,盼李荣早日回长安,不负她的一片痴情。“初言别在寒偏在,何悟春来春更思” 上下两句对照联系起来:道别的话语还在缠绵,可那些信誓旦旦哪里去了,痴情女的思念一日胜过一日,愁绪延绵无限……意境深远,情满天地

骆宾王写这类的诗还有数首,其中包含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众所周知卢照邻是初唐四杰之一,也是骆宾王好朋友。据说卢照邻在四川当新都县尉的时候,与郭氏相爱。可正当郭氏怀孕时,卢照邻却回到了洛阳,临行前卢照邻向郭氏承诺很快就会回来,到时候就正式娶郭氏为妻。卢照邻去洛阳不久,郭氏生下一孩子,可卢照邻一去就是几年,杳无消息,并有了新欢。郭氏久候音书不来,这时孩子得病死了,郭氏孤苦伶仃、悲苦不堪。作为侠义的骆宾王得知情况以后,操起笔来声讨负心汉卢照邻替郭氏申冤。可参见《旧唐书•儒学罗道琮传》一书

人的灵魂是一代一代轮转的,长篇小说是承载人的灵魂最好的载体。作家可将自己内心的一切情感及隐秘的意愿交付给笔下人物,任他们负载着灵魂的演绎。几天前粗读了你的长篇小说《痴恋冷相国》,虽是言情,但从你的叙述言语来看丝毫不矫情,四溢出浓郁的新古典主义气息。笔调轻松地将每个人物性格铺陈发展到极致,可以感受你对人物心理、人物对白、场景细节的声调、节奏、起伏和其中的情感。由于你是学影视编导专业,从听觉中感受韵味,也体会其中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的戏剧运用——有时亢奋,有时低调,有时婉约,有时张扬。在叙述上没有刻意追求语言的瑰丽奇异、华美铺陈,而是以传统的松动语言铺展开来,有着高贵、明亮、清丽、梦幻感的风格。

就你提出的一些古典文学问题和这部长篇小说来看,可以肯定,你已经触及到古典文学了,弄清了古典文学修为对写作的重要性,这很好。以上解读,供你参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