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立为什么不整容(随笔)

标签:
整容的悖论生活杂志袁立艺术风采海峡姐妹生活创造 |
分类: 散文 |
生活杂志类在福建只有两种,数量和文化强省(市)的北京、上海、广东比连零头还不到,但福建这两种刊物一直保持着它们的文化品位和特殊地理位置的海西风貌,兼容了纯正的文学性。办刊宗旨既好看又不失现代性的雅俗共赏的文化理念,得到众多读者的青睐——一个是老牌的《生活创造》,另一个是稍微晚点的《海峡姐妹》。这两种杂志不仅成为福建人的生活杂志品牌,在全国也颇受读者欢迎的区域性特色杂志。现在是越办越好,拥有全国各地实力作家群和越来越多的读者,刊物逐年订户只增不减。我以为无论什么样式的刊物不在于种类多少,而在于如何打造文化、推出精品,各文化层次的读者都能喜爱,给予更精美的精神食粮——这才是刊物的看家本领,《生活创造》和《海峡姐妹》做到了。当然有些栏目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如《生活创造》明年将以崭新的姿态,从封面装帧到栏目内容朝更加完善的方向全面改版。
我作为这两种杂志的老读者和老作者,是有感情的,是喜爱它们的。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直到现在,从未间断这两本杂志的阅读与写作(散文、随笔、诗歌、小说、报告文学等),填补了我不少精神需求。希望更多的读者喜欢它们。
现将修改过的、发表在本期《海峡姐妹》的《袁立为什么不整容》随笔贴上,以观本刊文化栏目之一斑。
现在什么都可以假,假到无以复加的田地,最近看了一位好朋友在博客上发了一组《影星整容大变样》文图,仔细看了影星整容前后对比图片,颇有一番感慨。她认为失去真实的“美”便是虚假的,虚假是人类的大敌,为此我很赞同她的观点。
我不反对整容技术,的确,整容技术给人类带来福音是毋庸置疑的,譬如天生的巨大缺陷的兔子唇,人体不幸被烧伤等等,运用整容将这些缺陷弥补上,人的外形获得原样或者略增一些美感,确是件幸事。这才是整容技术的原旨,是科技用于人类的一大进步,而不是让所有的人都去为了某个特定的所谓漂亮脸型去一蜂窝地克隆。据说并不是所以的整容医院都欢迎一些无必要、不合适的整容要求的,负责地拒绝整容依赖者及不是适应者,这也许是整容医院可以获得尊重的另外一个理由。
从宗教信仰来说,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当上帝赐予了一个人美貌,可能会让她有所失,或者情路坎坷,或者健康欠缺;如果都让她拥有了,那么就让她在事业上失去一些机遇……A之所以A,概首先是A不同与其他任何人,是不可复制的独一无二。不过这在整容主义者眼中,背叛自我竟是容易的。或许因其原本就寻不着自我,最终仍是轻慢了自我,投向另一个皮囊,以获得想象中的一声惊艳。好一场相忘啊,不知灵与肉最终能重逢否?
从传统文化定义来说,儒家《孝经》说:“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还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意思说: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就是要求我们做到自爱,不可自残、更不能做违背天意的事情,爱惜自己就是对父母的一种孝敬。这在整容主义者眼中,或许早被讽为愚孝了吧。
但容我迂腐,现代文明技术的滥用,可能会被审美意义完全物化了。我以为任何审美应有的前提和原则就是真善美,如果违背了这个原则,审美就失去了意义,因为整容的目的单纯在于脸型的所谓的完美,通过技术矫正造物主的旨意,修正父母给予本身躯体的形态。整容技术给人是以呆滞的“美”的假象,满足了一些自以为不够“美”的女性一种虚荣心理,但无论如何它整不出人的内在气质,也无法制造出女性高贵的品位。当下这种用在人体身上的整容技术越来越悖离了它的旨意,已走向了与真相反的对立面,是反自然,反人性的一种异化。难怪这位写博文的朋友发出这样的感慨:“整容的人造美女,发现她们整容都是一个模式,个个都尖削着下巴,狐狸精一样。有些人整了勉强好看,有些人就不好看,甚至相反。”的确不少人的长相不够“完美”,但往往有他的特征,这种特征往往是可爱的。譬如一颗黑痣,曹颖就为自己右颊一颗黑痣为宠,坚决不将整掉;譬如单眼皮,RAIN的单眼皮如果被整掉,他的粉丝怕会找医生拼命;譬如稍微高的颧骨,如果李玫将它磨平了,她还有野性和动感吗?譬如稍微的翘鼻子,譬如稍微宽大的月亮嘴巴,这倒是张艾嘉的标志,吴小莉还特意将嘴巴笑弯些呢。有范儿成腕儿的人似乎不屑整成别人,雷同的世界不精彩,世界上找不出一模一样的树叶,有替代的AB角,谁还独独冲你啊?
话题可以衍生开来说,一哄而上的整容是否还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东施效颦”。众所周知春秋时期,越国人有个叫西施,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她的一举一动都十分迷人,西施略用淡妆,衣着朴素,走到哪里,哪里就有很多人向她行“注目礼”,按现在的语境来形容回头率很高,没有人不惊叹她的美貌。只可惜她的身体不好,患有心痛的毛病。西施犯病时手就不由自主地扶住胸口,皱着眉头出现在浣纱溪间,慢慢地走在乡间上,比平时更美丽。同村有位名叫东施的女孩,并非弱不禁风型,本有一番健康美感,青春风采,但她看到村里的人都夸赞西施用手扶胸的样子很美,于是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扶住胸口,皱着眉头,在人们面前慢慢地走动,以为这样就有人赞赏她。结果,举止与气质混搭失败,人们反而认为她是丑人多作怪,她不仅没有得到半点好处,反而从此被归入丑人行列了。
当然有相当一部分影星还是相当的自信的,对于整容这个劳什子根本不当一回事。在众多影星中,我最佩服的是杭州美女袁立,她聪慧伶俐,西湖给予了她出众的姿容和灵气,也赋予了她爽朗的性格。据说当年有人劝她也去整容,认为她的下巴不够尖,不够漂亮,但她拒绝了这个“好意”。她认为一切来自于自然,认为要获得观众的好评喜爱不是靠一张漂亮的脸蛋去哗众取宠。她的表演也遵循这一宗旨,所以她演过的许多的影视作品,都是以她高超的演艺打动亿万观众,而不是她美丽的外形,如今她被称作是最像奥黛丽·赫本的东方女星,是当之无愧的。这样的影星值得观众欣赏、爱戴。
动不动有人想把自己整成范冰冰,她们可知道范冰冰在刘龙云导演的谍战大片《东风雨》里为何挨了导演却说自己长大了?范冰冰演绎地下党被吊在空中的镜头,她想看看监视器里角度美不美,刘龙云一句“你360度都够美了”,让范冰冰哭了鼻子好几天难受,醒悟过来,她终归于明白,美,有时是成长的障碍。
我想整容是否还可以和反季节蔬菜同义而言?反季节蔬菜,再怎么反季节生产出来的形态完美的蔬菜,吃起来总是不如按自然四节种植出来的蔬菜好吃,同样再完美的整容技术整出来的人,总没有原先它自然、生动、可爱!
美在于自然、生动、可感,是从里到外所散发出丽人的质感,假机械之手,从来不是上上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