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冯顺志
冯顺志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571
  • 关注人气:10,62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菩提树和那滴清泠的水露

(2008-11-15 21:01:53)
标签:

灵魂

禅悟

大爱

生命哲学

文化

分类: 散文

菩提树和那滴清泠的水露

     ——读冯顺志先生《拆不散的灵魂》有感

文/黄丰文

 

  看到《拆不散的灵魂》这篇文章,想到一句名句: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因为我觉得文中讲述了两个问题,一个是灵魂是否存在,一个是灵魂存在的意义。作者首先对灵魂的存在做思考,然后追索灵魂存在的意义,认为灵魂存在的意义在于爱中。会追寻生命的本源,对灵魂作是想,那就叫不俗;对生命和生活怀有深切的仁爱,这种多情的慈悲就是佛心。这么对文章评论,似乎定调太高了些,不如也先说个故事。

  释迦牟尼在伽耶山菩提树下静坐七天,晨睹明星悟道。为他遮风挡雨的菩提树和树上的一颗露珠因为鉴证了佛祖证道,也都具有了灵性。想请求佛祖让它们去尘世间感受熙熙攘攘的生活。

  菩提树根深岁长,受俗风熏染,不免多了希求,对佛祖炫说:“您看,我下盘了数里之地,上聚日月精化,根深蒂固,滋土荫草,包括那颗露珠,不是我的庇护哪有存在的可能?”。那露珠虽然脆弱,但寄寓在树的枝叶之间,被层层包裹,免于受日照暖气蒸发,固然没有人间烟火侵扰,本性更晶莹剔透,不带污浊。佛祖虽与菩提树更切近些,有心让它有些成就,对它的话却不置可否。

  菩提树和露珠后来在人间相遇了,他们当然忘却了以前的渊源,是人世一对普通的青年男女。菩提树事事严谨,颇想把握,一遇露珠就堕情网。露珠却淡定从容,始终对他不即不离,不免由爱中生出许多烦恼。菩提树到寺庙里,向佛祖祷告,佛祖说:你知道吗?你的苦恼并不在于你没有拥有这个女孩,而在于你爱的想法本身。事实上,拥有并不意味着支配的权力,它更有可能是充满关怀的呵护,无法放弃的责任,坚贞不悔的守望,不离不弃的相携。菩提树问:那么有爱就有烦恼了?佛祖说:那也不然,确切的说,有欲望和执着的爱就有烦恼。你看露珠,它也有爱,不过它无意痴求,却显得飘逸和清灵,你要记住,第一不要因为有爱就想拥有;第二不要因为拥有就得意;第三,最重要的,要明白真正的爱和拥有的意义。

这个故事的雏形是我编给一个女孩看的小品文,初衷是想表达自己对爱的理解,后来没寄出去,因为发现自己不敢坚持这些想法了。走在十字路上,却不知道正确的路线是哪一条,从沿路的标识看来,选择的走下去的这条路,又始终不象是一条走得通的路,该怎么办?难道真要到眼前无路再回头?我的爱有目的性,是在用爱来争取爱,没有回应的爱我不能等待,走不通的路我不敢走。该继续还是放弃,自从人有了思维,这似乎就是一个永恒存在的问题。我不高尚,害怕渺茫的等待,做不到没有企图的为爱而爱。联系到《拆不散的灵魂》这篇文章而言,它所说的是“仁爱”,我的故事说爱情,境界上有差别,不过虽然一个说的是大爱,一个是小爱,一个是整体,一个是部分,但最终的道理似乎有共通之处。观照自己的所思所想,“夫子所言,于我心有戚戚焉”。

  《拆不散的灵魂》象一面镜子,它用简短的篇幅把人性的美好说得很明了,作者的文笔固佳,立意更让人心折。但是,它仅仅是把问题照清的镜子,却不是打开心门的钥匙。神秀说:身如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常拂拭,不使有尘埃。镜子擦得再亮,只会把问题照得更清晰,更深刻它的存在,和会怎么去做,是两回事。爱所爱并能共同抵达灵魂完善结合的境地是很美好的,可即使明白幸福是什么,并不能保证就能追求得到,导盲犬和它的主人能如此契合,那是他们都有舍弃天堂并且义无反顾的勇气。古人说:见贤思齐,感谢冯先生给予的启示,虽然我现在做不到,但望将来能企及到文章所言的高度,毕竟探究灵魂存在的意义既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又是思想最终栖宿的需要。由斯,作此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我的书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