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陈小朵
陈小朵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84
  • 关注人气:10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皮娜-鲍什:一个因恐惧而爱的现代舞大师

(2011-01-18 15:48:04)
标签:

杂谈

一个几乎在黑色里包裹着自己的德国女人,在舞台上创造了几十部大胆、梦魇般迷惑而直抵人类心灵的现代舞蹈。皮娜·鲍什,在这个潮湿的夏天,抽完她最后一支烟,与魔鬼和天使一起去另一个世界舞蹈了。

http://img2.cache.netease.com/cnews/2009/7/16/2009071617332383ddd.jpg

今年5月,德国大导演维姆·文德斯宣布将与现代舞大师皮娜·鲍什(PinaBausch)合作拍摄电影史上的首部3D舞蹈影片《皮娜》。不幸的是,这一计划如今因为皮娜·鲍什的突然离世而中止。6月下旬,皮娜·鲍什被诊断出罹患肺癌,5天之后,她就离开了人世,享年68岁。

自从正式担任乌珀塔尔舞蹈剧场艺术总监之后,皮娜·鲍什很少亲自在舞台上露面,不像这里的媒体所认为的那样—一直在舞台上旋转。她更是一个永远让人惊呆的编舞大师,她经常坐在观众席里,看着自己的新作遭人唾弃。早年更有观众认出她而朝她吐唾沫。但她用她打破常规的身体语言征服了全世界。皮娜·鲍什成名以后,只出现在《穆勒咖啡馆》、《丹森》等极少数舞蹈作品中。

我最早接触到皮娜·鲍什的舞蹈,还是在阿莫多瓦的电影《对她说》里。阿莫多瓦在这部绚烂的西班牙异色电影里选取了皮娜·鲍什最绝望的作品—《穆勒咖啡馆》。皮娜·鲍什紧闭双眼,低垂着双手,在舞台上奔跑着,并痛苦不堪地撞墙,一个男人不断地将她身前的椅子清除掉。他们之间没有交流,那个男人更像是个隐身人,像皮娜·鲍什个人记忆里的暴力符号;这部明显带有自传风格的作品,在另一个更年轻的女舞者现身后得到了印证:这场属于少女般的梦幻被男人窥视着、吞噬着。

“我舞蹈,因为我悲伤。”这大概是皮娜·鲍什最标志性的艺术阐述,她将自己的孩提痛苦和德国战后的挫败感深深地纠缠在一起,制造了战后最隐秘同时又最绝望的舞蹈景象。在《穆勒咖啡馆》里,我们读到了和法斯宾德相近的梦游般的悲痛。而皮娜·鲍什毕生最伟大的创造,是将舞台的限制打破,有时候,她的舞蹈作品是一场混合了戏剧台词和行为艺术的综合体。她不像德国现代艺术家约瑟夫·波依斯(JosephBeuys,1921-1986)那样,直接用毁灭性的物品来描述人类的恐惧,她的视觉是偏女性的,她经常让女舞者裸露半身,但表现得一点也不色情,反而非常绝望,仿佛那样的身体的解放,只是暂时地将内心的恐惧释放了出来。

皮娜·鲍什深凹的双眼明亮而深不可测,在她气质里面一直包含着羞涩和害怕。她为人亲和,同时对陌生人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她是一个在内心里搜寻谜团,经过压迫后,用身体彻底释放出来的女人。她大概非常明白纯粹的价值,即使在表达狂喜与沉痛的强烈对比时,她也不希望使用过分夸张的色彩来烘托那种已经燃烧了的内在情绪。她也不会像法斯宾德那样,经常愤怒到想用镜头射杀面前的演员。皮娜·鲍什的神经质的疯癫是内敛的,她紧张不安地抽烟,然后用更极端的舞蹈呈现给大家。

皮娜·鲍什有过一个和她同一个职业的恋人—舞美设计师罗夫·玻济克(RolfBorzik)。1980年,罗夫·玻济克为皮娜·鲍什设计完《贞洁的传说》后就与世长辞了,那年皮娜·鲍什正好39岁,罗夫·玻济克小她4岁。在生活中,皮娜·鲍什非常神秘,人们看不到她的悲伤。一年后,她和一位作家生育了自己的儿子,她给儿子取了罗夫·玻济克的名。

如此瘦弱的身躯爆发出一出又一出多变而奇特的舞蹈幻影,那种张力令人难以相信地和皮娜·鲍什不起眼的家乡—索林根有关,她从小就试图逃离她父亲的小餐馆,而家乡的一位舞蹈老师惊叹这个小姑娘身体柔软得像一条蛇。有关皮娜·鲍什的心理创伤和舞蹈的关系,这位闭口不谈隐私的伟大女性从来不愿涉及,人们只知道她逃离家乡后,直接去了德国表现主义编舞大师库特·尤斯的学校,之后又去美国茱丽亚音乐学院深造古典芭蕾。她个人的职业生涯开始于1973年,而之前她已经有8个舞蹈作品问世,其中《在时光的风中》为她赢得了科隆编舞大赛的冠军。

皮娜·鲍什的作品呈现丰富的舞蹈语汇,评论家们把她的舞台创新统称为“舞蹈剧场”。也就是说,皮娜·鲍什将现代舞拓宽到各种舞台行为:说话、行走、抽烟乃至静默。欣赏她的舞蹈,必须将现代艺术、民间歌舞、抽象派音乐、舞台剧以及诗歌艺术放置在同一个环境里接受。

《康乃馨》是皮娜·鲍什在智利安第斯山的山谷里得到的启发,她在舞台上铺就上千朵粉红色康乃馨,一个女舞者拉着手风琴,踩在鲜花中,阿根廷的探戈音乐缭绕于剧场内,女人们整理着行将衰败的鲜花,这简直是一首优美的生命被摧残的挽歌;被誉为是几十个版本中的最佳作品的《春之祭》削弱了性爱庆典,代之以一场对死亡充满恐惧的抵抗,当一件红色的舞衣穿在了最后一位舞者身上的时候,她的胴体完全暴露了,其他舞者站在舞台上一动不动,看着她赤裸的灵魂在拼命地挣扎;《华尔兹舞》表现了皮娜·鲍什生育儿子后的喜悦,一群女人绕着圈,鼓着掌,她们尖叫着,这是属于女人的庆祝,但那种渴望被爱的举止里又隐藏着孤独;《拭窗者》是专门为中国观众创作的,一座人造牡丹花建成的高山,葡萄牙悲情音乐法朵和美国流行音乐的不断穿插,舞蹈到一半,演员突然跑到台口,大声地问:“你们要咖啡吗?”随后就是一次次地重复,直到观者彻底厌烦为止。

这个对音乐世界有着自己品味的舞者,沿用了从斯特拉文斯基、巴托克到皮埃尔·亨利的各种类型的当代大师的作品,也从古老的东方文化,尤其印度文化中汲取营养。皮娜·鲍什是玛莎·格雷汉姆和翠西·布朗之间的连接者,也许玛莎·格雷汉姆过于古典了,而翠西·布朗又过于后现代,唯有皮娜·鲍什是现代人类心灵创伤的最好的诠释者。

两年前,这个每年在全世界巡演的舞蹈“候鸟”到过北京,那几场令人震惊的表演写进了中国现代舞蹈史。两年后,德国大导演文德斯计划着为皮娜·鲍什拍摄一部舞蹈电影,她却悄然离去了。

没有人像她那样,在舞台上把身体表现得又肮脏又纯洁,也没有人将舞蹈和哲学如此直接地联系在一起。皮娜·鲍什不轻盈而异常沉重,皮娜·鲍什也不热烈但充满一种折磨心智的渴望。皮娜·鲍什不优雅而优美,她让你感受伤害的同时让你看到鲜花盛开。她是20世纪最伟大也最有争议的现代舞大师之一。

人物简介

皮娜·鲍什1940年出生于德国索林根一个开餐馆的中产家庭,她从五六岁起开始学习古典芭蕾,少女时代跟随德国表现主义舞蹈家库特·尤斯习舞。1960年,19岁的皮娜·鲍什前往纽约学习现代舞,师承保罗·泰勒等现代舞大师,并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舞蹈风格。1973年,皮娜·鲍什成为德国乌帕塔芭蕾舞团(WuppertalOpera)的艺术总监。为了将老师库特·尤斯首创的“舞蹈剧场”(Tanztheater)发扬光大,皮娜·鲍什将舞团改组为“乌帕塔舞蹈剧场”。相比以故事内容为主线的传统舞蹈剧目,“舞蹈剧场”的剧目更重视通过舞蹈演员的动作走位营造一种氛围或者讲述一个概念,动作上也不是一味追求优美、流畅,而是有许多模拟日常生活的动作。

皮娜·鲍什罹患肺癌的原因与她的生活习惯不无关系。除了在表演的时候,这位舞蹈大师从年轻时起就烟不离手,她留下的生活照几乎都是手执香烟。香烟为她带来的创作灵感,最终也夺走了她的生命。

(本文来源:外滩画报 作者:孙孟晋)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news/img07/end_i.gif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