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反思 孩子打人,我反应是否过激了?

(2009-08-21 08:47:01)
标签:

盈盈

打人

育儿

分类: 宝贝成长--3-4岁

反思 <wbr>孩子打人,我反应是否过激了?

 

 

孩子打人,我反应是不是过激了?

我们在花园玩,盈盈小朋友见到好久没见的同伴们,开心无比,一起尽情的追逐玩耍,突然,她大力的朝一个小弟弟头顶猛打一下,这是干嘛呀?人家都没犯你,估计小弟弟的外婆心痛S了,她怎么突然这么不可理喻呀,我知道她又是在模仿幼儿园的小朋友,但你出手太狠了,我捉住她的手打了几下她的手掌,严厉批评她,责问她问她为什么要打人,她的理由是:“他好衰。”这又是学回来的台词,近期老是说一些粗俗的话,做一些粗俗的行为, 我捉紧她的手叫她道歉,但她完全没有那个意思,还有点得逞得意的样子,看到她这样我就生气,再抽了几下手掌,高分贝的教训她,她见我真的生气了,一下子眼圈红了,眼泪流出来,委屈的扁扁嘴接着大声哭出来,并企图挣开双手,但我还是紧紧的抓住不放,僵持了好一会,她并没悔过之心,小男孩的婆婆都动了恻隐之心,叫我算了,但我今天就是生气她这个样子,做错事不认还一副无赖样,要知道她平时自尊心很强,也很讲道理,不喜欢打人,也不喜欢别人打她,平时让人欺负了都不敢还击,打架更是不会,现在却这么凶恶去挑衅别人,这么暴力,到时吃亏的还是自己。

 

冷静下来想想,我今天行为是不是过激了?我是不是为了颜面才如此的紧张的?

 

我平时真应该多点修炼自己,不能冲动面对孩子的一些坏好行为,孩子打人,是无意?还是有心?是习惯?还是模仿而来?还是得先了解孩子打人的动机,才能进一步有效的协助孩子克制脾气,改正动手的习惯,要知道,以暴制暴往往会对孩子产生了负面的示范作用,孩子很容易就模仿了。

 

分析一下孩子打人的原因
一、表达不当
孩子和其他同伴玩耍时有撞倒或推倒别人的现象,其他孩子认为这叫打人。

其实,她是为了和小朋友交流,为了得到小朋友的关注但又没能学会恰当的方式。

 

二、遇到挫折,不知如何处置

孩子有时遇到无法自我完成的事情时,紧张或愤怒的情绪就会油然而生。这种紧张又不知如何适当宣泄的怒火,就是所谓的发脾气。打人,是孩子回应外在问题的最原始方法之一,也是保护自己的本能反应。 家长必须在她失去耐心前帮助他。否则,孩子很容易因此发脾气。

我当时就是忽略了关心她的动机与感受,没深入的去看问题,只是表面的见到她打人还不认错就火冒三丈,太冲动了。
检讨!!


三、出于好奇的模仿
有时候孩子打人是一种社会性模仿。孩子的好奇心总是特别强烈,当她看到其他小朋友打人时,会觉得是件很新奇的事,于是自己也会尝试着去打人。「不乖我就打你喔!」「再哭,就打你。」孩子和玩偶的对话,也间接显示出生活中,成人与他的互动模式。要这孩子不打人,有点难喔!
在幼儿园,盈盈身边不缺乏喜欢打人的小朋友,或许大家都是无意的,但却让盈盈学到了,与小朋友交往中就不经意的模仿了,在家里,盈盈爸爸总是做着这样的错误示范,潜移默化下盈盈往往就复制了这些不好的行为。所以作为家长,平时一定要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好示范。

 

我应有的态度
对于孩子打人,最重要的是,不能体罚她。因为体罚会使她感到委屈、无助,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这种情绪很容易导致她产生用打人解决问题的习惯。对于这种行为,正确的做法是坚决制止后,进行冷处理,把她放在一边,当她情绪激动时,应避免出现越讲道理越僵,以至失去耐心的情况。

 

应该认识到她打人大多是属于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上的阶段性问题,还不属于攻击性行为。作为家长要耐心对待,帮助她分析原因,然后进行认真的教育,明确地告诉孩子,打人是不好的行为。爸爸妈妈,老师和同伴都不喜欢,还会伤害到别人,不是一个好孩子的行为,应该对她反复强调这种思想,以免向不良的行为习惯转化。

 

 

上网搜集了一个新鲜的说法
  小巫:的确,当孩子之间起了矛盾,尤其是出现打人、挨打和哭泣这种比较激烈的场面时,当家长的往往顾及自己的面子,急于做出符合礼节的行为,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让家长最忽略的却又是最关键的一点是:打人的孩子也同样需要安慰。 
 
 贺斌:这个提法非常新鲜… 
  小巫:是啊,也不太容易被家长理解。一般人可能偏向于认为:既然你做错了事,就应该得到惩罚和冷落,而不是得到关注。其实这样的态度对于纠正错误来说,不仅没有任何帮助,反而适得其反。 
贺斌:那家长怎样的态度才是有助于解决问题的呢? 
 
小巫:刚才的片断中,当时溪溪被冷落了,她特别难受。其实她也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事,但是妈妈没有关注她,而是抱起了萌萌,这一举动实际上激怒了溪溪,把她的注意力转移到妈妈的举动和自己的情绪上,而忽略了甚至忘记了刚才的错误行为。萌萌妈妈在场,溪溪妈妈完全没有必要越俎代庖去关注萌萌,而是应该给溪溪更多的关注。尤其是不要急着批评孩子,而是首先给她共情,首先共情,抚慰孩子因为在这么小的孩子看来,是有道理的,能够最快最直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她们却不能预见的负面后果,以及人是错误的。 
   贺斌:通过与小巫的交谈我们可以了解到,发生冲突是三四岁左右孩子的游戏水平和特点,是正常的。而学会解决同伴冲突才是父母们应该重点关注的。不管是欺负人的孩子,还是受欺负的孩子,都需要父母的安慰。站在孩子的角度、而非成人的面子、礼节来处理问题、理解孩子,才能更好的解决矛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