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最爱快乐盈盈
最爱快乐盈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172
  • 关注人气:23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了解孩子,尊重孩子[亲子博客首页,焦点图]

(2009-05-07 12:16:48)
标签:

育儿

分类: 宝贝成长--2-3岁

了解孩子,尊重孩子[亲子博客首页,焦点图]

 

 

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事件一

3-7在花园玩滑板车,盈盈似乎有所顾忌,总是小心翼翼的慢慢滑,而一起玩的美惠姐姐却很勇敢,滑得很快,妈妈盛赞姐姐,不断叫盈盈以姐姐为榜样大胆点去滑,但一不小心伤了盈盈的自尊心,盈盈轻轻的说:“妈妈我不滑了,我们回家吧,”大事不妙了,妈咪觉察出盈盈的自尊心受损了,马上换一种口吻:“姐姐滑得好快哦,我来个比赛看看是她厉害还是我龚凯盈厉害,”以及“姐姐滑得好快哦,好像男仔那么快,我盈盈慢慢的滑,好像女孩子是不是呀”这两种说法马上让宝贝的信心大增,回复了信心又开心的跟姐姐比赛,一起玩耍了,宝贝长大了,跟她说话的方式与语气是一定要注意的,切不可打击了她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维护孩子的自尊心非常重要,家长固然切忌在外人面前批评或数落孩子。这样是对孩子人格的羞辱,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心理上产生种种不正常的反应。也不能抬高别人来贬低自己的孩子,3岁的孩子开始有了强调自己尊严的愿望,希望自己能受到别人的重视和尊重,希望得到赞扬与鼓励。大人要时刻注意说话的方式与语调。

 

事件二

3-31今天早上盈盈有点睡眠不足,让妈妈抱起来换衣服洗衣脸的,出门前还是昏昏欲睡的样子,在车上精神好多了,进入幼儿园,妈妈尊重她今天的状态,加上晨检处排了长龙,算吧我们就不去检查了,“小朋友快点过来晨检”,让值班老师(办公室收费的)叫住了,可能现在是非常时期吧,老师特别的紧张:“小朋友一定要过来晨检,要养成好习惯”,但盈盈此时却很不配合,怎么劝就是不肯去,还大声的哭了起来,好像很委屈的样子,无奈的只能不检查了,反正我们现在对手足口病有了抗体,校医也是很明白的,所以没有强求她过去,有时就顺下小朋友的意嘛,不用太强硬的,妈妈抱歉的带她走了,回到课室跟周老师说了一下盈盈刚才的表现,周老师就是有耐心,跟妈妈分析了个中因由:跟小朋友说话一定要注意语气与方式,尽量不要用命令强行的语调,刚才盈盈应该是觉得在众多的小朋友面前丢脸了,幼小的自尊心受到打击,所以委屈的失态的哭了。嗯,那也是,我们平时要维护小孩子幼小的心灵不受到打击,要尽量注意说话的语气。不要认为她是小孩子就指挥命令她做事情,这样反而让她产生了抗拒的心理。

 

大人要摒弃那种让孩子心灵受到伤害的姿态、表情、声调和语气。应以积极的语言方式给予孩子所需的关注和重视,让孩子感觉到关心与尊重,这样才能使孩子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发展。

 

事件三

早上经过早餐档,望着热气腾腾的包子,盈盈跟妈咪说:“妈咪我肚仔饿”,“忍一下,回到幼儿园就有早餐吃了”,妈咪边说边牵着她的手走,这家伙,现在嘴馋时就跟妈咪说饿,所以妈咪不大理会她,突然妈咪觉得她的脚步放慢了,回头一看,小朋友正扁着嘴一脸委屈的低头走着,“怎么了”“我的肚仔真的好饿”看来这回是真的哦,应该是昨晚没吃好,奶奶说她昨晚吃得特别少,所以早上才觉得特别的饿,“那我们买个包子吃好不好”“好呀”得偿所愿的宝贝马上笑逐颜开,是的,妈咪刚才是太武断了,没去了解事情的真正原因,全凭自己判断,结果伤害了小朋友幼小的心灵。

 

大人要重视和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尊重孩子、了解孩子、对孩子的合理要求尽量给予满足,不能满足时,要讲清道理。

 

事件四

4-11盈盈与姐姐在玩着蝴蝶采花的游戏,盈盈说:“蝴蝶要来吃花罗”“不行,不能乱放东西到嘴巴,说你多少次了,就是不听”,听到吃字,爸爸与爷爷条件反射的大声斥喝,一阵阵责骂炮轰过来,妈咪连忙解释并批评爸爸,没了解事情的真相就批评宝贝,这样对宝贝是多么大的打击。你们总是潜意识中觉得宝贝是错误的,自己才是对的,是对宝贝的不信任。

大人不能动不动就训斥孩子,要先了解事件的真相,就算孩子是真的做错了事,大人最好先克制情绪,等平静下来后再用和蔼的语言把道理讲给孩子听,使孩子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这样比单纯地训斥孩子效果好得多。对幼儿来说,遭到辱骂会感到紧张、恐惧、没有安全感,心理上会受到很大伤害,自尊心遭到打击,产生自卑感。常常惶恐不安,性格容易变得内向。

 

 

孩子的自尊心需要呵护

   1、给予孩子恰当爱

无论孩子多么淘气,都要使她明白自己是有价值的,是可被父母接受的。家庭应成为爱的可依赖的加油站,孩子感受到的信息应当是:即使你没打扫房间,成绩不太好,诸如引类父母仍旧爱你。你怎样才能既表达了爱又纠正了她怕不妥行为呢?应该:善于发现孩子做得对的地方。

 

    2、负责任地表达愤怒

    孩子做错事时,父母应说明自己的感受,并以一种关心孩子的口吻表达出来,结构是:当你做某某事时,感到如何如何。不应说,你这个坏孩子!你这么笨!而应该说,当你把玩具扔到小妹妹床上时我感到很生气,那样做会碰伤她的父母所传递的信息是对某特殊行为的感受,而不是对孩子价值的判断。

 

    3 、提出符合孩子心理的明确要求

    让孩子知道你希望她做不同的事情,给她机会明白另种行为,一种正确行为。这种要求可紧随父母对她行为的感受之后。例如,你不该把玩具扔到小妹妹床上,在她不睡觉时,可以和她一起玩你的小火车。明确要求使孩子不必猜测你到底要她做什么,也给她一个取胜的机会。所谓取胜是指使父母高兴或成功地完成某事的经历。

 

    4、了解孩子的想法

    孩子的感情、思想是想法是值得重视的,这可以增强她们的自尊。主动听是专家的另一建议,它要求你对孩子的话作出反应,以此来表明你已经听取了孩子的想法,并且理解她。

 

    5、认真对待孩子的不良情感

    认真对待孩子胆怯、不安或其她消极情感,不要拒绝她或让她自己去解决。

 

    6、证实孩子的存在

对于孩子来说,绝不能提起:你希望她从未出生,她是个负担,等等同,哪怕是开玩笑。相反,要想办法强化孩子在家庭中地位,庆贺她的存在,特别是孩子感到不需要她时,要格外,强调这点。

 

    7、在日常的生活中寻找要赞赏的东西

    孩子时希望受到注意,孩子时希望得到赞同,这不仅能增强自尊,而且承认她所做在正是你欣赏的事情才能提高她的自我价值,即使这些事情是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以下活动有利于提醒孩子她是可爱的,有能力的。

 

    8、安排时间单独与孩子在一起

    某些父母工作很忙,时间十分宝贵。尽管如此,专家们认为能抽时间单独与孩子相处十分重要。确保这点的最好办法是将其分必要。同孩子一起玩耍时遵守她的规则,不要超出她们的水平。对于感到孤独的孩子,特别要花费专门的时间和她在一起。

 

    9、允许孩子自己做事

    父母总认为代替孩子做困难的事是对孩子的帮助。事实上这等于告诉孩子她不行,也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尊。孩子需要刺激和挑战,要给她们机会去解决问题和发现自己的能力。当她们需要帮助时,指导和协助她们去想办法,寻求答案,而不是取而代之。

 

    10、尊重孩子的物品

    父母常常控制着送给孩子的玩具和书。例如,是你,而不是孩子决定什么时候放弃某件物品。你可能认为某件玩具和书已经不适合孩子了,但事实上她仍旧需要它,甚至这种喜爱持续几年!因此,处置某件孩子的物品时,一定要先问问她本人。

 

    11、帮助孩子正确对待自己身体的问题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粉刺、肥胖或雀斑等现象时,父母应帮她解除精神负担。告诉她身体不过是个包装,真正的才能在内部——精神的实质。让她们了解你的理解,使她们懂得不应太在意自己的身体和相貌。这些问题可能是暂时的,也可能可以控制。

 

    12、当孩子贬低自己时父母要进行干预

    孩子贬低自己时是在传达一种有关自尊的信息。这时父母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对她的爱,认真听她说,再告诉她你的意见。例如,你儿子说我真笨,什么都做不好。你可以作出反应,你认为你笨,我可不这么想。只不过你需要更多时间练习拼写。我知道你很聪明,还记得你是怎么修玩具卡车的吗?那可是需要创造力的。

 

    13、用非语言的方式表达你的爱

    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拥抱和轻拍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尊。一位家庭治疗师萨特认为:孩子对非语言的表达十分敏感。她还警告说,当你生气时,应避免接触孩子,你可能想表达爱抚,却不幸将气恼转输给孩子。

 

    14、面对面同孩子说话

    不要总是站着,居高临下地说话,这不仅使孩子感到她很小,而且也增加了你与孩子间的距离。一旦有可能就弯下腰或坐下说话,达到眼神的联络。这也是一种更亲密的交流。

 

    15、避免含混的信息

    父母言行不一、前后有别就产生了含混的信息。例如,口里说我爱你,可看上去很严厉、不愉快;或是告诉孩子晚上害怕时找妈妈,可当她这样做时又不高兴。为避免含混的信息,应注意以下几点:诚实(不要说不生气实际上在生气);要求孩子的行为自己首先要做到;遵守协定和诺言;明确提出要求和规定;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使非语言的表达或体语与说出来的话相符。

 

    16、分享感情

    当父母和孩子共同分享某种感情时——哪怕是脆弱的一面——也是在鼓励孩子正视自己的经历和感情。当父母回忆往事;幸福或可怕的时刻,怎样相遇以及童年的故事时,孩子会逐渐了解父母是什么样的人。一同回顾家庭的历史,也可以使孩子为自己的根感到骄傲。

 了解孩子,尊重孩子[亲子博客首页,焦点图]

 

了解孩子,尊重孩子[亲子博客首页,焦点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