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接触网络以来第一次走进网吧。灰黄昏暗的灯光、烟雾缭绕的环境、恶臭“肆意横流”-----总之感觉很不好!
以前在电视上经常看到学生家长痛哭流涕的哭诉网吧监管不严、对未成年孩子身心造成很大伤害等等,今日一见,果然问题严重,我甚至觉得呼吸都不顺畅了。
我以后有了孩子,一定不让他或她进网吧,要玩就在家里玩,至少空气是新鲜的!
今天下午2点45分我的论文答辩结束了,好坏自有公论,反正自我感觉良好!
今天的论文答辩是从上午9点开始的。先是旦角,而后是部分男生。全班答辩要到19号中午才结束。我今天认真的观摩了同学们的论文宣读,从中学习到很多知识,也发现了很多“问题”,统统笔录下来,以后上戏MFA戏曲导演毕业时,也好借鉴优长、避免错误。下面摘录一些我的现场体会,请大家陪我一起回味“青研班毕业论文答辩”这难忘的一天!
张馨月《探寻梅派艺术风格及其成就》
“分析梅派是一件艰难的事情,费力却不太讨好!”(可怜的宝贝儿刚答辩完就赶到团里排戏去了)
张淑景《浅谈人物与行当的关系——我学演武旦之体会》“语言过于书面化,特别是引用前人的话语更觉艰涩绕口、影响了主题发挥”
常秋月《筱派不会也不应该成为“广陵散”》“语言简练、口齿清晰、听着非常舒服。好!”
陈淑芳《创造是艺术修养的成果——浅论京剧继承和发展、改革的关系》“一般平平!有点像教材,又像杜近芳艺术成就介绍”(可能是姐姐太崇拜恩师杜近芳了,整篇论文几乎没提及自己,主要在阐述杜老师的观点)
唐禾香《论荀派艺术》“服装很漂亮、端庄!(是宝姿的新款)脱稿阐述一段很真实、感人!”
王晓燕《论程砚秋先生艺术创作的基础》“切入点很好!就是声音太轻了,我等尚需竖着耳朵听,何况老专家呼?”
常叶青《论京剧旦行艺术嗓音科学训练》“好可爱的姐姐,似乎有些紧张!刚刚坐下,感觉“缺礼”,马上站起来向专家评委鞠躬致意。在班主任的示意下坐定,开始宣读:尊敬的各位领导,今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站在这里-----?!站?明明是坐着吗,嘻嘻嘻嘻”
吕扬《学演《英台抗婚》与继承程派艺术》“写得不错,声音听着舒服!略带天津乡音的普通话,呵呵,亲切。
郑佳艳《从梅派艺术看昆曲对京剧的雅化》“文章很有韵味。从这个江南淑女口中娓娓道来,更觉“空谷幽兰”般的清新、悦耳!”
姜亦珊、熊明霞生孩子、坐月子,未到场,19号由他人带其宣读!
王平《从塑造“华子良”谈文武老生》“王平前辈似有“倚老卖老”之嫌,一上来先调侃:我可是认真修改了三稿,可惜今天没戴眼镜,模模糊糊的念吧”哈哈哈哈,同学们哄堂大笑!谁知遇一“实在”评委,马上把自己的老花镜奉上,王接过戴上曰:嗯,度数合适!嘎嘎嘎嘎,又一阵“巨笑”狂潮-----”
安平《论《成败萧何》剧中韩信的创作思维》“安哥一改平日大大咧咧“甩大鞋”的豪爽性格,上台先自我介绍,而后恭恭敬敬的站立向专家评委:各位老师辛苦了!估计我是今天最后一个,各位年近古稀、花甲的前辈坐了一天,听我们“白呼”真够辛苦的!我这给您鞠躬行礼了!哗——“好”
一个满堂彩!某同学捏嗓子学《锁麟囊》中碧玉台词——“嗨,一手儿没露儿,他倒先红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