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天津北友
天津北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82
  • 关注人气:39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娘娘河  冬枣以及那些传说

(2012-10-07 20:13:16)
标签:

文化

娘娘河  冬枣以及那些传说

                           

 

“茫茫枣园连天碧,串串琼珠接地红”。这是一位诗人在参观了滨海新区大港冬枣园以后的感慨。

金秋十月是冬枣成熟的季节,漫步冬枣林,四处飘香,红彤彤的冬枣挂满枝头,惹人爱怜,令人垂涎欲滴。

  冬枣是枣中极品。它皮薄核小肉厚,肉质酥脆甘甜,明朝就为贡品,也叫贡枣。近年来,伴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冬枣已经成为了山东(以沾化为代表)、河北(以黄骅为代表)、天津(以大港为代表)等地农民增收的金蛋蛋。

  枣有“利胃不利口”之说,所以才有了囫囵吞枣的典故。而冬枣却是既利胃又利口。特别是清晨,摘一颗冬枣含在嘴里,香、甜、酥、脆,像化了一般。如今,很多地方都开始种植冬枣,但仔细辨别味道,好像只有产于娘娘河畔的冬枣,才真正让人吃过不忘,也许正是由于娘娘河的玉液琼浆,才滋润出正宗冬枣这样高贵的品质吧。

  关于娘娘河和冬枣树,是有许多传说和故事的。

  先说娘娘河。娘娘河(兴济减河)是南运河的分洪河道,位于河北黄骅、青县和天津大港之间。开挖于明成化三年(1467年),成书于明嘉靖年间的《兴济县志》称之为“减水闸河”,清代称为“兴济引河”或“北减水河”,当地人称“娘娘河”。

  兴济减河开挖之初有“石闸一座,在县北三里,大埽湾东岸”。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重新开挖河道,至丰台堡以东入海。明末,渐淤塞。清初,“闸石犹有存者”。清雍正四年(1726年)重开,“于青县之兴济建石坝一座,开挖引河长九十里。分泄水势注之海港,沧青两岸河平堤固,而民赖之”。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为减少天津水患,下旨将兴济闸改为滚水坝,并将坝顶高程降低一尺。清嘉庆十二年(1807)前后,由于河道淤积,坝口低矮,又将坝顶增高二尺。兴济减河于清末逐渐淤废。

  1963年大水后,在根治海河兴修水利中,兴济减河为子牙新河取代,子牙新河大体沿兴济减河南岸流过。

  再说冬枣。民间关于娘娘河和冬枣的美丽传说更增添了许多浪漫而神奇的色彩。

  神话传说:据说和齐天大圣孙悟空大闹天宫有关。那次王母娘娘在天宫举行蟠桃会,各路神仙都去王母娘娘那里喝御酒去了,不想被封为“齐天大圣”的孙悟空得知自己不在王母娘娘的邀请名单,便使性撒泼,将蟠桃盛宴搅了个人仰马翻。王母娘娘的御酒洒了,仙果掉了。御酒洒到人间,淌乳流蜜,变成了美丽的娘娘河;仙果掉到地上,生根发芽,长成了苍翠的冬枣树。

  民间传说: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员外,老员外家资盈富,乐善好施,膝下有一爱女,美貌绝伦。这小姐性格倔犟,她梦见今皇上英俊潇洒,就下定决心,终生不嫁也要陪伴皇上。尽管后来达官显贵求亲者无数,但均被拒绝。因愿望不能实现,小姐害相思病病倒在床。老员外求遍名医,亦不奏效,盼皇帝选美希望渺茫,劝女儿回心转意,女儿也执意不肯。

  后来老员外遇一高僧,将小姐之事相告。高僧听罢,从袖中取出一段小树枝嫁接在小枣树上,说此枝可医治小姐之病,并叮嘱说此树明年可结出大如卵丸的红枣,十月成熟,那时可先献于州官,然后再叫州官进贡于皇上,小姐身体即可康安,其夙愿也可实现。第二年果然如此,皇上尝过红枣后,神清气爽,龙颜大悦,问进贡的州官,此物何处所产,州官把产地和小姐久慕皇上之情告知皇上,皇上闻后龙心大悦,立即把小姐召到京师,御前见驾,皇帝见小姐仪表端庄,便留在宫中,后来成了宠妃。从此,家乡人因此就把村南的那条河叫娘娘河,因为是临近冬令时节,小姐进宫的,所以就把那枣子称为冬枣,娘娘河、冬枣树便由此而来。

  历史传说:在张姓族谱里,有张娘娘的故事。明孝宗孝康张皇后(其陵为十三陵西北角的泰陵,2003年被联合国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张娘娘生于“渤海之滨,高城(今黄骅、大港一带)之地”,为人机智、贤明,曾辅佐孝、武两帝成政事。并办理了很多好事,如奉圣旨顺民意、建青县盘古庙、修兴济减河(人们为了纪念她而称娘娘河),连渤海,以驳鱼盐,令两岸百姓试种冬枣。1547年,即张皇后死后5年,国舅犯律,株连娘娘,在位的明世宗将其全家抄斩,部分子孙四处逃跑,为便于以后相认,由张姓分东、南、西、北四个姓氏。为此,便有“东南西北本姓张”之说。

  弘治之后,经正德、嘉靖、隆庆至万历,娘娘河两岸冬枣得以迅疾发展。“适万历巡游,过高城,品冬枣,遂命建‘贡枣园’,派官兵守之”。

  娘娘河两岸的冬枣(以黄骅聚馆和大港崔庄为代表)个大皮薄、核小汁多、色泽鲜艳、肉质酥脆,有“百果之冠”之称。与其他枣类最大的不同是冬枣不能“打”,而只能“摘”。否则,一旦落地,便会“粉身碎骨”。采摘后,常温下最长不超过两天,其鲜度便会大打折扣,珍贵程度绝不亚于南方的荔枝。所以据说直到清朝末年,娘娘河畔的几千余株冬枣树仍有官兵把守。

  数百年来,冬枣的繁衍仅限于娘娘河畔。甚至娘娘河畔没有了官兵把守,人们也没有认识到冬枣的价值而将其推广。冬枣得到大规模种植是近几年的事儿。由娘娘河畔展开,如驱车走马,疾速蔓延。现今却已是“遍地冬枣树,处处冬枣园”了。但人们仍然钟情于娘娘河畔的原始冬枣林,因为那是冬枣的发源地,是中国冬枣的根,是中国所有冬枣的“祖先”树。

  娘娘河的传说浪漫而神奇,冬枣的起源我们也无法说清,但清楚的是,冬枣正架起农民增收致富的金桥,而且还会继续壮大,给百姓带来更大的收益。

  老刘是滨海新区港西街一个普通的农民,一边采摘冬枣,一边和老刘唠嗑,他告诉笔者,通过农村楼房化建设 ,他家搬进了楼房。如今,他的家,干净利落、清新高雅,家里电话、冰箱、空调、电脑等一应俱全。说起这几年生活的变化,老刘掰着手指算了一笔账,单是几亩冬枣树,一年确保收入2万元以上。老刘只是富裕起来的农民中极为普通的一员,但从他家却能反映出农村面貌正在发生巨变、农民生活水平正在逐步走高。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当人们徜徉在变美了、变绿了、变靓了的乡村之中,品尝甜脆的冬枣之时,都有一种内心无法抑制的激动:一幅多姿多彩的小康画卷,正在农家人心上绘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