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油茶”必须用木棰反复敲打,方能使风味俱出,至打透,再加入肉骨汤,加适量盐,俟烧滚,倒入小碗,加上葱花,放点油氽花生米,香味四溢,茶色似咖啡,红绿点其间,诱你一喝为快。桂林地区喝“打油茶”有这样一句顺口溜:
“一杯苦,二杯夹(方言,意为涩)三杯、四杯好油茶”
这就是提醒你慢慢品尝,好好领略。“打油茶”有祛寒湿、提神、饱腹之功能。桂北地区湿度大,矿工颇多,喝“打油茶”便成为当地百姓的饮食习惯,亦是他们用来待客的一种方式,客人围桌而坐,主人用一小炉,“文君”当炉,当众操作,一杯接一杯,颇有风味。如今,“打油茶”不径而走,流传广西数地,倍得人们青睐,风味亦添数种,如“鸡丝打油茶”、“肉丝打油茶”等。
在桂林喝“打油茶”,真不虚此行。愿这朵民间饮食文化中的奇葩开放得象桂林的山、漓江的水更加迷人。
恭城奇特又土俗,爱拿油恭来泡粥。
油茶就像仙丹水,个个喝了喊舒服。
恭城人喜好油茶,一为去寒防病,二示好客热情。山区的瑶家一日三餐必备油茶,城镇居民的早餐、宵夜也食油茶。大凡来过恭城的人,十有八九会被恭城油茶所陶醉。如今,桂林市内芙蓉路上已成为一条油茶街,店铺老板常以“正宗恭城油茶”的招徕生意。
恭城油茶的制作颇为讲究,连打油茶的工具都是特制的:铁铸的锅、木制的锤、藤编的滤;主要原料为粗茶叶、葱、姜、蒜、米、花生。
制作方法是:烧热茶锅,放少许生米炒焦,加些生油,将浸泡好的茶叶和蒜米、花生、姜,放入锅内,边捶边炒。待香味浓酽、茶锅冒青烟时,冲入沸水。稍煮后加盐,滤渣取汁。余渣再入锅,如此反复,可连续打出三、五锅油茶,然以三、四锅为好。
喝油茶,又有一番讲究。茶是一锅一锅地打,喝也是一锅一锅地喝。打好的油茶要直接入碗即喝,如果将其盛入盆中舀出再喝,味道就会差了许多,这就是所谓的“油茶进罐,味道去了一半”。最好的油茶,莫过于用北洞源的茶叶、银殿山的姜、茶江畔的葱打出。
现在,桂林各少数民族兄弟的油茶已进入餐饮市场,成为人们品尝美食的又一选择,桂林人还“发明”了各种以油茶为主的“油茶火锅”,如油茶鱼、油茶鸡等等。
侗族的饮茶风俗
侗家没有品茗的习惯,却有常年吃油茶的习俗。只要去过侗乡的人,都忘不了那清香爽口、填饥解渴、脆甜味浓、别具风味的“煮油茶”。
清明前后,风和日暖,草发清香,茶抽嫩芽,正是采摘春茶的好时节。每年这个时候,都柳江畔、苗岭山旁的侗家姑娘都会背上口袋,三五成群,一边唱着山歌,一边把采下尖嫩细小的茶叶放入袋内;有时兴起,还会随手摘取一片树叶放入口中,吹奏侗歌曲调。那悠扬的歌声和婉转的曲调,随风荡漾在山坡上空,给人一种浪漫、抒情的感受。
侗家所采的茶,有采自栽培的茶树,也有采自山上自生的野茶树,品种繁多,如粗茶、细茶、大叶红果茶、节骨茶、刺茶、苦茶、甜茶、八担紫叶茶等。采摘的茶叶,先用开水略烫一下,使其柔软,然后把它塞入蒸糯米饭用的木甑内,用手压紧,约一寸厚时就可隔着一层丝瓜布,再继续煮,自然粘合,取出晒干或晾干,所形成的像盘子一样的茶饼,就成了侗家常年储备的"煮油茶"佐料了。
"煮油茶"侗语叫"记协",一般每天吃两次。第一次是清晨出工前,第二次是下午收工后,连同正餐共四顿。农忙之时,常常送到工地上去吃。侗家人非常好客,如遇客人到家,随到随以"油茶"相敬。煮油茶由家中主妇操作。四方形的火炕上,架着一口铁锅,(锅的不同,所以打出来的油茶味道略有不同,桂林市民常常在家喝的油茶,都会选用特制的锅,锅口很小,约同大汤碗口,且锅口旁有一小歪嘴,以利倒茶,见本文第一张图。而侗族的油茶会选用家用炒菜的铁锅,这样一次打出的油茶比较多,人多喝气氛好!)待锅里的茶油滚滚,将晒干的糯米饭粒(有的地方叫阴米)放入锅内,立即撑腰膨胀,形状如金球。米花炸好,又炸黄豆或花生。然后往锅内放入一把籼米,炸焦时从茶饼上撕下茶叶一起炒拌片刻,闻到香味,立即冲入冷水滚开一阵,再用自制的竹篾漏勺过滤,味浓的油茶水即成。这时候,主人视在座人数往矮桌上摆碗筷,每个碗里放入一勺油炸米和一撮黄豆或花生,冲半瓢油茶水,连同筷子一并递给客人,说:"请吃茶",但第一碗必须首先递给在座的长者,或上宾,以表敬意。客人吃完后,将空碗递还主人,主人依次摆在桌上。吃油茶的人即使有十个八个,主人绝对不会把茶碗递错,因为主人在桌上排列空碗时,心中是有数的。

第二次往碗里加入切成小片的糍粑、糯饭、籼饭、熟红苕等食物,面上放米花、黄豆、泡入茶水后,依次又递给每个客人,再次说:"请吃茶",如此三番五次。(在桂林市喝油茶估计不会有这么多的佐料。)客人如果吃饭了,就连同碗筷递还主人,或放在桌上,表示不吃了。主人客气,劝你再吃一碗时,你就说:"我只吃一点茶了!"那末,主人就只在你的碗里放些米花和黄豆。侗家的这种吃油茶礼俗,即文明,又礼貌。
这种"煮油茶",吃在嘴里,甜香酥脆,喝入肚内填饥解渴,还可治疗轻微的感冒、泻肚等疾病,起到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的作用,是侗家必不可少的常年饮料。
大体来说,两者打油茶的方法都差不多,只是,你想想,去到侗家喝油茶,不!在侗家应该说是“吃油茶”,是否又多了一番风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