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专题(一):大型企业的战略转型与业务升级
(2019-09-21 15:43:22)
标签:
财经 |
分类: 管理咨询 |
文/中道咨询
一、产业转型升级
转型升级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产业的转型升级,一个是企业的转型升级。前者在政府文件及经济学界提的比较多,后者主要出现在企业管理学界与业界。产业转型升级,定义为产业结构高级化,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转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升级,向更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必须依赖于政府行政法规的指导以及资金、政策支持,需把产业转型升级与职工培训、再就业结合起来。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的“转型”,其核心是转变经济增长的“类型”,即把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转换为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高质量、高效益,把粗放型转换为集约型,而不是单纯的转行业。转行业与转型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转了行业未必就能转型,要转型未必就要转行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的“升级”,既包括产业之间的升级,如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第二、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也包括产业内的升级,即某一产业内部的加工和再加工程度逐步向纵深化发展,实现技术集约化,不断提高生产效率。
产业转型升级有技术升级、市场升级、管理升级等多个途径。技术升级是推动技术进步,即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并加以研究、改进和创新,建立属于自己的技术体系;市场的升级是围绕顾客消费痛点的技术升级的路径研究;管理升级则是通过提升内部管理为产业的发展提供内部动力。
二、企业战略转型与业务升级
从今年最新发布的民营企业500强分析来看, 由于经济增速放缓,在政策支持和引导下,有8成企业为了做大做强,主动选择转型升级,包括产品技术升级、业务转型等。
(一)聚焦主业,提高产业集中度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也必须逐渐地提高专业化经营的程度,走向聚焦主业、提高产业集中度的道路。在新的生存环境下,以退为进,首先做强,是进一步做大的必经之路。在发展方式上,既可以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能和效益实现,也可以通过兼并和收购,扩充技术力量和生产能力,实现低成本扩张,达到规模经济,从而降低成本,扩大品牌的辐射能力。
从今年发布的民营企业500强来看,大都是由内而外实现战略转型。通过技术和管理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质量品牌等,来实现转型升级。主要的做法是:聚焦主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其次是提升产品质量水平,管理类创新等。
(二)响应政策号召,推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
从最近发布的民营企业500强来看,在去产能方面:约8成企业主动作为,有51.20%的企业主动转型升级化解过剩产能;有42%的企业尚未实施、但有计划去产能;有29.60%的企业不属于产能过剩行业。
在去库存方面:仅有极少数的500强民企因库存规模较大,给生产经营造成影响;有80.8%的企业库存规模保持在合理水平。
在去杠杆方面,8成500强民企主动作为:50.40%的企业主动降低杠杆,比去年增加了44个百分点;有29%的企业,让杠杆率保持在合理水平。
(三)从重点关注短期向重点关注可持续发展转型
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相适应,有些企业过于注重短期效益,希望超常规、跳跃式发展,短期内打造巨型企业。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着力打好企业基础,追求成长速度与成长质量、扩大规模与增加效益、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增长的有机结合。
(四)从“低成本战略”向“差异化战略”转型
目前我国经济面临着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巨大挑战,同时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换,内需不足的问题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道难题,产品的结构性过剩: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产品供给过剩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供给不足同时并存。在一些耐用消费品领域价格战此起彼伏。要摆脱困境,走出价格战的怪圈,使企业竞争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并获得竞争优势,必须不失时机地实施新的战略──产品差异化战略,为此应采取相应的策略。
(五)从“OEM向ODM转型,OEM向OBM转型”
OEM企业,由于没有核心技术和品牌,在经济环境、贸易环境波动的时候,是最容易被淘汰的企业。而其出路就在于,从最简单的OEM方式逐渐变成ODM,企业具有自主的设计能力再加工,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另外就是做ODM的企业要向做OBM的企业进行转变,一步一步一个脚印的练好内功。对于没有品牌的做OEM或ODM企业,通过前期的企业运作帮助积累了资本、管理经验、人才、技术和资源,这是应该创立属于自己的品牌。
三、某大型民营企业战略转型与业务升级案例——打造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平台化企业
(一)使命、愿景、价值观
1、使命:清洁能源,新型化工,品质生活
释义:专注于煤炭主业,通过提高煤炭产品质量和煤炭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通过与行业领先企业强强联合开发市场与客户,满足市场和客户生产和生活需求。
2、愿景:成为世界级的清洁能源及清洁利用平台化企业
释义:专注于煤炭及清洁利用主业,通过与行业领先的合作伙伴强强合作进行技术与市场开发,将XX集团打造为清洁能源与清洁利用行业的全球领先企业。
3、核心价值观:诚行天下,创享未来
释义:坚持诚信的企业信条,以价值创造为本,以价值创造者为尊,以贡献大小进行价值分配,与投资者、客户、员工、合作伙伴等企业各相关方分享价值成果。
(二)战略定位与经营模式
1、战略定位:煤炭生产及清洁利用全产业链运营与价值创造商
释义:定位为煤炭生产及下游清洁利用全产业链核心价值环节(资源获取、市场开发、研发、销售)的主导者,通过输出核心技术与管理,进行资源整合,成为全价值链主要价值创造者。
2、经营模式:研产运销、产融投一体化的平台型与生态型经营模式
释义:搭建煤炭及清洁利用产业研产运销一体化实业平台、产融投一体化产业经营平台,引进各类战略合作伙伴,成为产业链与价值链的核心价值创造者。
(三)战略目标
1、总体目标:在3-5年内,成为国内煤炭生产及清洁利用行业领先企业
2、分目标:
l
l
l
(四)战略路径与战略重点
1、战略路径
短期目标(1-3年):转型升级
中期目标(3-5年):做大做强
远期目标(5-10年):行业领先
2、竞争战略:平台合作+深度运营
3、战略重点
1)业务重点
2)研产运销一体化业务平台建设:市场牵引,创新驱动;生产精益,营销精准;战略合作,平台运营
核心战略问题之一:XX集团如何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体系?
核心战略问题之二:XX集团如何建立以创新为驱动的研发体系?
核心战略问题之三:XX集团如何建立精益化管理的生产体系?
核心战略问题之四:XX集团如何建立研产销一体化的管理体系,实现研产销的有效联动?
核心战略问题之五:XX集团如何与行业领先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如何建立平台型、生态型经营模式?
3)产融投一体化产业平台:以主业为核心,以投资为手段、以多元为补充
核心战略问题之一:XX集团布局金融业务(财务公司)时如何科学选择金融牌照或子业务单元,如何构建业务组合从而发挥协同优势?
核心战略问题之二:XX集团布局和发展金融业务,如何结合自身产业资源特点,把握金融行业结构转型、金融创新的机遇,从而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弯道超车?
核心战略问题之三:XX集团如何实现产业和金融业务的协同发展,打造产融一体化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核心战略问题之四:XX集团如何构建满足战略需求的投资能力,并借助投资能力推动产业和金融发展的升级?
4)六大职能重点:战略导航、人才为先;资本助力,财务配资;风险可控,安全绿色
核心战略问题之一:XX集团如何打造符合战略性管控需要的战略管控能力?
核心战略问题之二:XX集团如何打造符合战略需求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核心人才梯队建设机制?
核心战略问题之三:XX集团如何打造满足集团战略需求的投融资管理体系?
核心战略问题之四:XX集团如何打造符合集团战略需求的财务管理体系?
核心战略问题之五:XX集团如何打造符合集团战略需求的风险管理体系?
核心战略问题之六:XX集团如何打造符合集团战略需求安质环管理体系?
解决方案要点:
l
Ø
Ø
l
Ø
Ø
l
Ø
Ø
l
Ø
Ø
l
Ø
Ø
Ø
l
Ø
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