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南薛河流域与孔子杏坛讲学之地曲阜可谓近在咫尺,两千多年来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这里的人们尊重文化,珍惜人才,崇尚办学,涌现出了众多的名师名校。从荀况兰陵为令、匡衡匡谈谈经,到近现代的武璋办学,以及宋东甫、孙业洪的带领师生南迁等,无不彰显着传统人文的厚重和解惑授业者师德的魅力……
“是你以一颗火热的心,映红山里贫瘠的土地,滋润孩子们饥渴的心田。你失去的,是一段未曾用脚尝试过的道路;你得到的,却是生命里的一轮红日……”这是著名作家程小程的作品《致房增富》里的诗句,歌颂了山亭区残疾教师房增富扎根山区,无悔教学的事迹。多年来,薛河源头的山亭区,一个个响亮的名字——房增富、徐二妹、刘松花、张国兴……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山区教师的踏实,和他们身上所闪现出的像大山一样坚挺的精神。教师节前夕,本报“走薛河”采访组一行来到山亭区,再次走近了这些有着感人故事的老师们。
徐二妹:爱洒深山的归侨
对于徐二妹,记者并不陌生,因为在每年的市人大、政协两会上,总能见到她的身影,作为政协委员的她,已经连续三届被推选为常委。而这一次见到徐二妹,是在距离徐庄镇政府20多公里,与临沂平邑接壤的大山深处,她执教并担任副校长的的丝宝侨心小学里。
徐二妹是一个典型的南方女子,身材瘦弱矮小,皮肤黝黑,穿着朴素,但在与她交谈后,记者却感受到了这位被当地村民称作“最美乡村女教师”文弱中的坚强,和朴素中的美丽。
1974年3月,徐二妹出生于越南芒街,1978年随父母回到广西省鹿寨县国营黄冕林场板勒茶场。1994年,广西侨校毕业后,徐二妹被分配到林场华侨小学任教。此时,她和在附近修筑铁路,经常来学校打球的山亭青年陆现怀结识并相爱。1996年12月,徐二妹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怀着少女的憧憬和爱恋随男友来到了山亭区徐庄镇东七里河村,成了名副其实的山里媳妇。
徐二妹入乡随俗,她克服水土不服和饮食生活的不习惯,很快便适应了婆家条件差的生活,到村里的小学当了一名代课老师。当时徐二妹的月工资只有189元,在这个偏僻的山村小学,教学条件非常落后。一块木板就是黑板,一块石板就是课桌凳,而上世纪70年代建成的瓦房教室,一到雨季是外面大雨屋里小雨,学生只能被迫停课,冬天则四面透风,师生手脚都被冻伤。徐二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决定以自己归侨的身份,借助侨联获得帮助,想法设法改变学校的现状。1998年腊月,徐二妹冒着大雪,抱着还没满月的孩子,挤上了济南的汽车,恳切地向侨联领导表达了协调资金、改造校舍的愿望,省侨联领导当即被她所感动。
从1998年元旦到2003年,徐二妹东奔西走筹措资金,最终在国家、省、市侨联及各级政府的帮助下,得到了香港丝宝集团捐资的20万元人民币,为东七里河村新建学校。2003年9月,一幢崭新的二层教学楼拔地而起,彻底改变了东七里河小学的面貌,让山里的孩子也享受到了与城里孩子一样的学习环境。
徐二妹告诉记者,“教师如同父母,一定要有爱心,爱能创造奇迹!”她一直把这当做是自己不变的信条。参加工作以来,她始终将爱洒在细微中,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不仅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给予关心,而且体现在具体的实际行动上。课余间隙她经常与学生交流谈心,教学生洗衣服,帮助女学生梳头,打理个人卫生。若得知哪个学生家有困难,她都第一时间伸手援助。有学生甚至家长生病没钱看,她就拿出自己的钱为学生请医买药,十几年来先后无偿捐助资金近2万元,这对一个并不宽裕的家庭来说可是一个不小的开支。
在教学教研方面,徐二妹既是学科带头人,又为学校校本教研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她凭着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和在教学中积累的丰富经验,讲课形象生动深受到孩子们的喜爱。由于业绩突出,2002年,她被提拔为学校副校长兼教导主任。几年来,她以制度为抓手,以人为本彻底改变了该校业务落后的现状,使该校的教学成绩始终保持在全镇的前三名。
多年来,为了学校的发展,徐二妹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东奔西走、牵线搭桥、多方呼吁,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关注山区的教育、山区的孩子。在各级政协的帮助和她的努力下,丝宝侨心小学先后获得善款24万余元,全部用于学校建设。学校先后建起了图书室、微机室、实验室等,硬化美化了校园。她多方呼吁联系,枣庄回民小学与学校结成了帮扶对子,市文化宫送来了声乐、舞蹈、书法、电脑等特色课,政协委员中的企业家每年都给孩子们送来崭新的校服和学习用品,市侨联给孩子们送来全套的体育用品,市政协组织开展的“手拉手心连心,在阳光下快乐成长”支援山区教育活动也红红火火火开展起来。
十多年来,徐二妹用自己的辛勤耕耘照亮了山区孩子的美好前程,她把自己的青春和全部的精力都奉献给了山里的孩子,奉献给了这片贫瘠的热土。她说,她已融入了大山,虽然前面的路依然坎坷,但为了山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她无怨无悔。
http://s1/mw690/4d81f34dgx6CyavNiCc30&690
刘松花:义务办学的典范
当记者一行来到水泉镇华泉小学时,51岁的刘松花老师正在传达室忙活着。因为身体不好,刘松花暂时离开了教学岗位,做起了相对来说较为轻松些的门卫工作。她说,多年前的颈椎摔伤,至今折磨着她,校领导让她安心养病,但她离不开可爱的孩子们,从去年暑假开始就做起了门卫。
刘松花的娘家是临沂市平邑县白彦镇程庄村,结婚前她在村里当民师时就小有名气,多次被县、乡教委评为教学能手,所带班级每次会考综合分数都是前十名,曾两次被评为县优秀教师。1985年,刘松花嫁到了山亭区水泉镇粮沃村。粮沃村没有学校,孩子们要到十几里外的学校去就读,一路要翻两座山,过两条沟。1994年夏天,洪水冲走了一名在外上学的孩子,许多家长从此不再让孩子上学。嫁到村里的刘松花,看着正需知识滋养却辍学的孩子们,一种神圣的使命感使她毅然放弃在娘家学校就要转为公办教师的机遇,在粮沃村义务办学。她把想法给村干部说了,村干部表示村里穷,没钱建学校,又不能开工资。刘松花说:“在我家里上课,俺不要钱。”
刘松花主意拿定,说干就干。她家有4间旧草房,其中3间不能使用,平时吃住在一间,她把家具、床和锅搬出来,改成了学堂。用在福建当铁道工人的丈夫寄来的400元生活费买了两棵树,找人解成板,用石块架起来当作课桌。要开学了,她逐户去找家长,说服动员孩子入学。有的村民表示交不起学费。刘松花说只要让孩子上学就行。1994年9月的一天,大山深处的粮沃村,破天荒有了属于自己的学堂。但在家里办学的日子里,由于睡地铺,刘松花患上了风湿性腰痛,可她从未因病耽误过孩子的课程。村民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后来村干部商量,一年免去她家20个义务工,可她硬是不同意,她说:“我办学校是自愿的,也是义务的,不能搞特殊,不需特殊照顾”。
1996年汛期到了,刘松花家的房子再也不能用了,村委会决定把办公室给她当教室用。刘松花跑到娘家拉来20根木棒和400多斤秫秸,用丈夫从福建寄来的3500元钱买来砖瓦、水泥等建筑材料,村民自愿利用两天的时间把房子翻新好,剩余的钱请人开了石头,垒了院墙,建了厕所,这样孩子们就有了一个比较宽裕的教室。
在刘松花自费办学的日子里,头脑里装的是学生,是学习,是提高。白天上课,晚上备课,批改作业,像正规学校一样。她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开足开全了课程,按时上下课。所有的教具都是自己买的,每次学区会考她带的班级都是第一名,学生的作业经常拿到镇里去展览。她结合现行教材和学生读书习惯,先后总结汇编出《活学巧记忆》、《互帮联想法》、《情感融入法》等助学技巧,不仅改变了学生死学硬背传统型学习方式,同时互助联想法实现了学生的互通和提高,增强了学生之间的感情和友谊,使整体教学质量较以前有了很大提高,所带的班级成绩在全镇连续九年均名列前茅。
在教学中,刘松花勤动脑、勤动手,把日常教学经验记录下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学创新模式。从1997年到现在,她写下了20多万字的教学心得等材料,其中一些经验已被兄弟单位采用,受到了社会和市、区教育部门的好评。十多年来,她用真诚和爱,谱写了一名教师勤奋耕耘,根植山区、奉献青春的动人之歌。
刘松花说,她是一名普通教师,她爱山里的孩子,更爱教育这个职业,她离不开教育这片沃土。
http://s11/mw690/4d81f34dgx6CyazIuzE2a&690
张国兴:帮孩子们走出大山
张国兴是山亭区水泉镇兴国希望小学的校长,这位曾被评为全市“感动枣庄十佳人物”的朴实汉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再表示,他本人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他只是怀着对山区孩子无限的热爱,做了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做的事情。
张国兴1964年出生在水泉镇,1983年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在家里干过建筑队,干过木工,跟着父亲学过乡村医生。后来村支书找到他,让他到村里的小学当了一名教师。在长达9年的民办教师生涯里,张国兴白天在村内小学上课,晚上在夜校为村里的成年人扫盲,虽然清苦,但他感到很幸福。因为在教书的过程当中,他收获了大批学生。
2002年,张国兴调任兴国希望小学当校长,那是一所农村完全小学,原本由香港高柏资本控股集团卢业樑先生投资兴建。但校舍不足,功能教室几乎没有。为了学校建设,他东奔西走,几乎动用了所有的资源和力量,也受了很多委屈,碰了很多钉子,但他始终坚持,用诚信来感化大家的支持。2009年,新校搬迁时,卢业樑先生亲自来到学校投资7万余元,为学生更换了新桌椅,为教师配备新的办公桌椅。2011年投资6万元,为学校硬化了操场。今年,通过争取又投资15万元,为学校铺设了塑胶操场。他还几次找到做工程的表哥,给学校捐款10万元,改善了办学条件。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国兴结识了来水泉采摘火樱桃的韩国驻上海领事馆领事姜承秀先生,后来他抓住机遇和他积极联系。2008年,在他的邀请下带着14名孩子,先后到了上海东方明珠、烈士陵园、科技馆,开展了为期1周的夏令营活动,和上海的小朋友结成对子。2009年5月,姜领事带着20多人的爱心团队来到学校,向学校捐赠了6万多元的图书、3万多元的校服等。2010年通过姜领事的牵线搭桥和韩国的三星集团取得联系,受三星集团之邀,学校的110名学生担当入场球童并观看了比赛。通过张国兴的争取,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捐赠和扶持。如今的学校能容纳13个教学班,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实验室、餐厅一应俱全。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张国兴的妻子患有血小板减少症,常年吃药,前年到济南住院时,他因为学校工作忙没能前往照顾,至今还颇感内疚。他说,30多年来,他把一片痴情全部倾注于教育,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家来经营,自家土地靠妻子和女儿来管理,年迈的父母靠弟弟照顾,他欠家人的太多太多。但他无悔于工作,他希望通过自己和同事们的努力,让更多生活在山区里的孩子走出大山!
http://s1/mw690/4d81f34dgx6CyaDRTrOa0&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