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故事
(2010-07-28 22:59:13)
标签:
唐山大地震亲情人性电影文化 |
终于忍不住,还是破誓(有人提醒我曾发誓再不去电影院,我自己倒真是忘了,人总是习惯忘记自己的誓言吧?)去影院看了《唐山大地震》。关于这个影片,到目前为止,各种影评已经多得堪比票房量了,本想好好地掺和掺和,奈何在放映厅里泪下畅快淋漓,出来后心却是出奇的平静,尚浮现在眼前的,是那座高高的纪念墙和那首曲调陌生但词已稔熟于心的《心经》。
对于影片,或褒或贬,讨论正炽。剧烈的感动之后,我能回味出的,是一种绵长的清淡。电影想告诉我们的,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故事而已。这个故事,每天在不同的地方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家庭中不断地上演,这个故事叫做亲情。把一个普普通通的故事铺设在一场惨绝人寰灾难中,使故事变得醒目,变得味重,变得跌宕起伏,变得惊心动魄。我常常被影片中一个微小的细节感动,它们穿插在故事主干和浓墨重彩托起的环节之间,那么的不起眼,那么的微不足道,却默默地将整个故事连成一串深长的滋味。“我爱我的父母亲”“我爱我的妻子”“我爱我的孩子”“我爱我的兄弟姐妹”“我爱我的丈夫”“我爱同生在这世上的人”,这最简单和显而易见的几句话,却也是我们最容易忽略和难以落实的几句话。制片方良苦用心,把34年前的一场巨大灾难以影片方式最大限度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不仅仅是为了呈现,更是使我们在这种对苦难和伤痛的重温中重新思索我们的生命以及生命离不断的那些连结,并在生离死别、血肉模糊、亲情苦离与自身麻木不感的幸福的强烈反差中重拾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恩。
这是切肤的疼痛,要不我们怎可流泪?
这是普普通通的故事,要不我们的心怎可与剧中人物贴得如此之近以至于感其所感?
这是一种真实,我相信在地震可怕摇晃中,真的有一个男人用自己的性命一把把妻子拽出了死亡;在地震满目疮痍的废墟上,真的有一个母亲含泪做了一个痛心的选择——选择了保留,同时也选择了放弃;在以后的人生里,真的有一个孩子将灾难的阴影长久埋于心底,真的有一个母亲在时光不可磨灭的愧疚中苦度余生;在每一个夜里,真的有那么几个人,相互之间捻搓着相同的思念……
很意外影片会以一首《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收尾,不知这是一个含意甚深的选择或仅仅是一个轻易的安排,总之,没有多少人会过多地注意到《心经》本身所蕴含的意义。但这是我非常钟爱的一段经文,在佛家众多经文里较为简短也较为经典,全文不足300字,却字字珠玑,而我也确因为这段亲切的经文在观影之末获得了心灵上的清凉和平静。世间的苦相、虚妄,像那废墟一样,假如人心执著于此,不愿将之清除,还心性之本来面目,那么灾难的苦痛将永远幻存于身心,不可了脱。只有看穿了万般相后巨大的虚空,才知这一切所谓苦乐,不过是命运对生命的考验,不能久住不坏。心怀打开,又有什么承载不了,什么弥合不了呢。余下的,只有对生命更加的热爱、理解与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