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南校看到一只狗与一只猫的恋情,很逗很疑惑。
瓦西列夫在《爱的哲学》中对动物两性之间具有感情之不可能性用大量篇幅加以阐述。我在阅读时没有带有太多的怀疑和批判精神,因为怕卷入“子非鱼”一类的没有尽头的逻辑怪圈里去。
关于动物不存在高级的感情而只具备低级的本能这个论点,大多数研究者都予以接受。我也愿意这样认为,以使自己在面对人类对其他生灵的屠杀和圈禁时获得些许慰藉。现在想想,自己是否一直在掩耳盗铃?
倘若动物没有爱情,仅仅依靠本能赋予的生理欲望达到交配繁衍的自然目的,那么这只狗与这只猫为何跨越了本能之间的生殖隔离而相互吸引?当然,我没有说它们之间的生殖隔离消失了,而是它们在行为上,甚至是心理上——如果它们有的话——跨越了这一鸿沟。显然,本能没有让一个生命个体去寻求异种个体进行性的交流,这种情况的发生或许只能在心理上追根溯源,它们之间存在着异种逃离本能又合乎本能的东西,只因为它们日久,所以它们生情。它们相互追逐抚摸嗅闻时,并不在乎自己对面的是猫是狗,而是依靠着彼此之间的感情维系。
一切都是我的主观臆断,我怎敢轻易下此结论?假如它一不小心成立了,那回响在历史中的死在人类手下的动物的哀嚎中又将平添多少令人灵魂发颤的东西?
我们有高级的智商,于是我们有资本为一切下定结论。我们有资本向地球万物强加一切,强加我们的暴虐:暴虐的哲学、暴虐的行为。
以精神分析著称的弗洛伊德因为将研究和结论泛性化而颇遭后人诟病,在人性在更加正确的理论体系下得到挽救的同时,动物却一直被压在绝对化的言论之下。没有人去怀疑凿凿如铁的研究论证,它们自身也无从证明什么。那只猫和那只狗也许是两个无视人类权威的忤逆者,或者只是大自然无意间犯的一个错。
点击即加入山东大学校友博客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