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夕】“苦”的美学意义

(2008-08-06 10:01:14)
标签:

七夕

牛郎织女

美学

文化

“牛郎织女”背景介绍:

解释】:牛郎织女为神话人物,从牵牛星、织女星的星名衍化而来。比喻分居两地的夫妻。也泛指一对恋人
【出处】:《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传说介绍】
牛郎织女是我国最有名的一个民间传说,是我国人民最早关于星的故事。南北朝时代写成的《荆楚岁时记》里有这么一段:“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织杼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纴。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
    牛郎织女,一年一相会,相会又不得不匆匆分别,备受相思之苦。然而,这段“凄”的爱情传说却同时是“美”的,凄美凄美,因凄而美,凄美相长,愈发辉煌。
    七夕的美丽传说流传千年,各种与七夕、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文艺作品,如诗歌、美术作品、文学作品、戏曲,亦如同天锦繁星,闪烁明媚。古人为何要让故事的男女主人公承受如此轮回往复的痛苦煎熬的感情命运,而不是撰写一段完美顺利的姻缘佳话?人们为何要在那些文艺作品上揪心落泪千年而乐此不疲?这是因为,“苦”,作为一种象征,具有不可替代的美学意义。
    古今中外,流传甚广的故事几乎都是情节曲折甚至悲惨的故事,不管它们是否最终拥有一个完满的结局,其必经历一段苦不堪言的跌宕起伏。古希腊神话众神,如为人类盗火年年惨遭鹰食其内脏的普罗米修斯、永无止境地推重石上山又滚落又推上西西弗斯以及因拒绝求爱陷入严重自恋并因此丧命的拿斯索斯等等,都承受着极其悲惨痛苦的命运。然而,人类文化赋予了这些形象非同寻常的美学意义:普罗米修斯成了人们心目中不畏强权暴政的英雄;西西弗斯成为坚韧不拔、不屈从于命运、永远心怀希望的品质象征;拿斯索斯化身水仙花,成为人们心中美丽的祭奠。就连西方著名的童话,都在完美结局之前设置一段痛苦的曲折:青蛙王子,真假公主,毒苹果,巫婆,战争,魔咒,继母,贫苦……
    除了神话传说,对于现实中的人和事物,我们也有着对“苦”的美学倾向。譬如,成功的人有很多,但是我们的媒体所乐于报道的,我们的观众所乐于了解的都是那些经历许多挫折和不幸最终登上成功之巅的其人其事,相比之下,那些没经历过震撼人心的苦痛折磨的事迹,就要平凡而平庸许多。一个故事即使没有一个完满的结局,在它情节发展过程中如果已经获得了足够的美学色彩,那么这个没有完满结局的现实,也不会冲淡或撤销整个故事的美学意义。譬如牛郎织女的故事,牛郎织女二人永远都不可能像童话故事的结局那样“从此以后,公主和王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因此,牛郎织女的神话获得了永恒不朽的传世活力和美学色彩。
    如果将“苦”广义化,还可以将其引申为残缺、短暂、曲折、跌宕等等,所谓“弦月美”,就是一种“残缺”所具有的独特的美,断臂的维纳斯女神像,残缺不全,然而古今无人能给她一条令众人满意的胳膊,是缘于人类心中对于残缺美(弦月美)的根深蒂固的情结。维纳斯的断臂,不增其丑,反增其美,维纳斯的“自由”与“美”的象征意义更加生动而深刻。中国人说“文似看山喜不平”“曲径通幽”都是这种对“苦”(广义)的美学情结的体现。
    谨以此文,恭祝朋友七夕快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