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忘记与永恒

(2008-06-16 14:40:43)
标签:

亲情

书籍

音乐

生命

生活

永恒

遗忘

杂谈

    许多念头来过,转瞬间又忘了;许多道理明白,但总不能一条一条地拾起。人总是习惯于遗忘,或者是忽略。因此,人才能一次次地咀嚼相同的快乐而不感觉单调重复,同时,人又一次次挣扎在相同的痛苦中不得解脱。人忘记了快乐,因而生活的乐趣总是新鲜如初;人也遗失了痛苦的解药,因此每一次陷入痛苦都要重新踏上寻觅之路。观者说:“啊,生活!你总是那样美妙!”观者哭:“生活啊,你的苦无尽头!”

    可是当你回忆往昔,或者翻开旧时的书籍,散落在遗忘里的种种道理种种体验重又出现。你惊讶于你人生经历的丰富,惊讶于自己的善忘,惊讶于快乐的平凡,惊讶于痛苦的浮浅,惊讶于不同人生以及同一人生不同时期的相似与永恒。于是,当你发现真相,你并没有丢失对当下的快乐和痛苦的体验,而是重新获得了过往的一切。然而你再也不会为此欣喜若狂或者消沉颓废,你的心从此获得一种平静:宠辱不惊。

    历数我所走过的近二十年的人生中的一切,我认为,真正永恒而深刻的东西只有三样:亲情、书籍和音乐。如果现在我死了,我放不下的就是这三样。我不想说这三者之外的东西都是短暂而虚浮的,因为二十年太短,好多东西我未曾拾起,所以谈不上放下。我对于死亡的思考的记忆可以追溯到幼年,我想大多数孩子在这个年纪闻听到这个陌生得可怕的词语时都会开始思考。死亡,对于一个只有三四岁的孩子来说是个遥不可及的、目光和思想都不能到达的极限,仅凭这一点,我就有足够的理由把自己从关于死亡的痛苦思考中一次次解救出来。然而,当我认识了疾病,目睹了亲人的离去,承受着自身的成长,见闻着不幸的发生,“死亡”,这个远在天之尽头的虚无飘渺的概念,渐渐变得明确而真实。这个阶段贯穿了我整个青春期,贯穿了我整个中学时代。所幸,有许多好的书籍及时出现,渐渐地开始解开那个愈缠愈紧的结。死亡,从巍峨高大的巅峰降落到眼前,它离我很近,它并不可怕。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死亡如同文章末的那枚句号,佛法告诉我们,画上了句号,我们还有提笔重写的那一天。

    回到前面那三个主题。在我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在纸上写了几十个“万缘放下”,可是当我开始进行死亡假设时,我发现,这三样是我无论如何也放不下的。这三样东西,或是我为追求之维护之而付出较大的代价,或是对于我的人格养成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前几日与一恋爱中人争论亲情与爱情谁能超越谁,我的观点是前者能够超越后者。爱情固然更加浓烈而炽热,但爱情若要长久,若要坚固到足以维持一段美满幸福的婚姻,必要在婚后逐渐褪去浓烈而炽热的激情,蜕变成温和而平淡的亲情。爱情首先建立在激素分泌之上——不要试图草率地反驳这个观点,在生物本能与人性面前,我们奢谈清高与超拔——然而,作为一种情感,只有作为感情动物的人类才能建立并拥有。爱情之所以成为爱情,在于它相对于其他任何一种人际以及人对物的感情所含有的一种特殊成分——欲。适当的欲能够升华爱情,它使爱情在众多感情中与众不同;泛滥的欲毁灭爱情,堕落人的精神与意志。当爱情的双方走向衰老,激素水平渐渐低下,爱情渐渐褪掉了欲,褪掉了往日的激情与浪漫,何以维持这段感情?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在同欢乐共悲伤的相互携扶中,爱情已渐渐亲情化,最终蜕变成一种特殊的亲情,没有血缘也没有情欲,亲情不需要激素,不需要情欲,亲情是生命的本能,是流溢于生命内核的源源不断的清澈无杂的情感之泉。从这个角度上讲,爱情可以看作是婚内亲情的雏形,是这种亲情在特殊时期的特殊存在状态。

    说起书籍,真正破除我的固识,给我以智慧,或者说是让我学会爱智慧的,当为书籍。这其中,当然包括生活这本大书,我读了它二十年,获益匪浅,同时渐渐发现,即便我有过目不忘和长生不老的超能力,也不能将这本大书读完读透。其他种种书籍,领域不同,深浅不同,造益不同,或令人百读不厌,或令人爱不释手,或深刻而发人深省,或锐利如当头棒喝,都是生活中不离不弃的的益友。

    最后是音乐。音乐带给我的快乐最难以言说,刹那不住,感受常新。所有乐器中,我最爱钢琴,尤爱她的独特音质:低音深沉浑厚,高音清脆清澈,能表任意情。想必是还在腹中时听到的那曲克莱德曼的《命运》起了作用,也未必尽然,感觉是件很神奇的东西,一旦找到了自己的最相契合,便可以永久地沉溺其中,永久地心动。

    因此,即使人类善忘,抑或是迫于种种不得已而放弃,总有一些东西是持久作用于生命的,它们是永恒的,是深刻的。关于它们的记忆不会在岁月洇蚀中软化粉碎消逝,它们对于人自身的重大意义与影响会始终体现在人的生命状态中。纵使所有身外之物都回毁灭,甚至生命终结,在记忆的废墟里,倘若找不出一点这样的东西,那么,不是你忘记了生活,而是生活抛弃了你。

    被生命意义抛弃的人是生活的遗孤。

点击即加入山东大学校友博客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