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广播时,偶然听到主持人念这样一条短信:“我是个19岁的大男孩,我们相爱了,但我们是不被社会理解的特殊群体,我们是同性恋……”
在另一个广播节目里,一个叫suger的听众曾写E-mail到节目邮箱,讲述自己大学之后接触gay圈之后的心路历程。
两档节目的主持人给出了相似的答案:接受真实的自己,真实的人生,如果真的相爱就走下去。同性恋,这个在各种场合都似乎看成“讨论禁区”的话题,于今日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绝大多数人都对此持排斥态度的现在,同性恋也得到一部分局内或局外的人群的理解和支持。社会古往今来的伦理道德习惯观念的约束和众多舆论的指责批判给同性恋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他们也难以摆脱它带来的痛苦。
世界各国或各机构对于同性恋的性只有不同的定义,我国好像将其定义为一种心理障碍,而某国际组织又将其定义为“一种少见的性心理取向”,而在每个人的心间,对同性恋的理解更是千差万别,著名作家王小波之妻李银河是少数支持同性恋的人之一。她努力地于各种场合发表自己的论文,以求为同性恋者争取合法地位。王小波去世的当天下午李银河硬是强忍住悲痛如约与一位男同性恋者见了面,疏导他的情感,为他进行心理帮助,其支持之决心可见一斑。在如今社会逆流而行,一人之力微乎其微,但李银河依旧在战斗,既然国际上无法给“同性恋”一个统一的定义,那么我们也无法给李银河的行为一个统一的定位。薛蟠和柳湘莲的往事已经过去,张国荣的传闻也已经过去。我只希望每一个人都能给予这些特殊群体一些理解,而同性恋者也都应该理解自己,如果不能改变自己的人生取向,就善待自己的生命,尊重自己的选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