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快车吉林站记事

标签:
基地医院健康快车眼科医生贫困患者吉林张雪莹杂谈 |
分类: 眼科显微培训 |
舒兰市有一位白内障患者,49岁,智障。复筛时医生发现他合作性很差,并且有个非常不好的习惯,每隔二十秒左右就咳嗽两声。专家看到这种情况后,没有推脱,也没考虑个人得失,只想为这个家庭解除痛苦,为社会减轻负担。尽管术中病人合作得并不理想,但手术却非常成功。
同样的爱心也温暖着一个个贫困患者。
永吉县有位病人,是个30来岁的妇女,但智力停留在五六岁的水平,因患白内障渐渐失明。近60岁的母亲在领着她筛查时说:“有这么个孩子,这心一天天在盐水里泡着。如果手术做不成,我就领她一起死。”医生耐心地安慰,并坚定地告诉她,一定让她们母女好好活下去。手术顺利完成,病人复明,她母亲哭着说:“俺这个家终于有亮儿了。”
有一位驼背老人,患白内障多年,生活苦不堪言。手术时,老人的驼背使他根本无法平躺。这给手术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看着老人沧桑的面容,医护人员没有一个人打退堂鼓。大家默默找来衣物,垫高了老人的枕头,并告诉他,就按平时最舒服的姿势躺着,其他什么都不用管。术后,老人被眼前清晰的世界惊得说不出话来,但是他却不知道,医生为了给他做这个手术,是半蹲着才完成的!
磐石有位老人,当双眼的纱布被揭开,她先是一愣,接着一把捧起身边儿媳的脸,一遍一遍地得重复着:“哎呀,我的宝儿啊,我看见了我看见了!”接着又抓住医护人员的手,不停地摇晃着说:“姑娘啊,我能看见了!”看着老人手舞足蹈的高兴样子,医护人员禁不住也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只有努力去减少别人的痛苦,人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
健康快车上的医护人员,在为他人解除病痛的时刻,也让自己的灵魂受到了洗礼,更让他们认识到,一个好医生成长于灵魂的升华,爱心的支撑、技术的积累,他不仅是爱的奉献者,更是爱的实施者和传播者。
张雪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