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小伙唐仕的故事——来自广西河池健康快车

标签:
健康快车河池护士长李玮白内障患者中石化杂谈 |
编者按:作者李玮,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眼科护士,2009年9-12月期间担任“健康快车中国石化光明号”火车医院广西河池站病房护士长。这篇文章是12月15日她从河池发送给我们基金会办公室的。
唐仕,是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都安县地苏乡万良村的一名壮族小伙子,出生时他就患了双眼先天性白内障,由于家里经济条件差,没有能力送他到医院手术,所以在他20年的生命中从没清晰的看到过这个世界,他甚至不知道自己确切的模样。
在唐仕很小的时候,妈妈就留下了年幼的他和三个姐姐去世了,家庭沉重的负担就压在他父亲一个人身上。常年超负荷的劳动使父亲患上了严重的疾病,常年靠药物维生,使这个原本贫困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唐仕的童年不像其他孩子般温馨、甜蜜、无忧无虑,七八岁的时候他便学会了一切家务,还经常拿起柴刀上山砍柴,但视力的障碍使他经常伤痕累累,为了帮助父亲承受家庭的负担他只能默默承受这一切。
视力的障碍让他从小经常受到同伴的耻笑,让他幼小的心灵中就埋下了自卑的阴影。小学毕业后他就放弃了学业,开始在家务农。但家里仅有的几块土地带来的收入甚至不能提供父亲的医药费,16岁的唐仕就离开了家乡,四处打零工赚钱,但视力问题又成为了他的困扰。在广东的一家五金加工厂里,由于很多精细的工作他不能胜任,很快就被老板辞退了。他在外四处碰壁,最后只好来到了离家乡200多公里的一家水泥加工厂里做起了包装工,但繁重的劳动使他不久便得了甲亢,可是为了病重的父亲、为了贫困的家庭,他只好选择坚持。
不久前,父亲得知中华健康快车要到河池为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手术,他第一时间将这个好消息托人告诉了唐仕。将信将疑的唐仕辞去了工作,来到河池市人民医院。三天后他完成了术前检查,被送上了健康快车。
在健康快车上,唐仕首先的感觉是体会到了平等和尊重。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和河池市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不仅没有歧视他,还给予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唐仕也很懂事,主动帮助那些年老行动不便的患者,帮医务人员做翻译。
医务主任杨松霖于12月1日为他先实施了左眼的手术,为了避免术后常见的后发障,杨医生还为他进行了囊袋的抛光和后囊环形撕囊,这使得平常仅需5分钟的手术进行了15分钟。术后第一天,当纱布被揭开的时候,唐仕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一切都是那样的清晰和明亮。视力表上再也不是模糊一片了,术前视力只有0.02,现在达到了0.8。他先来到镜子前照了照,顽皮的说:“我终于看清楚自己的模样了。”然后开心的笑了,逗得在场的医务人员也笑了。
12月10日,杨医生于又为唐仕进行了右眼的手术,手术依旧很成功,视力也达到了0.8。
一天的工作结束后,我来到病房和唐仕聊天,聊起今后生活的设想,他明亮的眸子中闪烁着无限的憧憬。“先回到家里那个没有家具、没有电器的土房子里,看看父亲,把出来打工赚的一点钱交给他,”唐仕说,“然后出去找一份赚钱多一点的工作。”
“嗯,”我点了点头,“术后三个月可以到医院验光,配一副眼镜,看近看远的视力可以变得更好,而且还可以保护眼睛。”
我顿了顿,“现在能看书了,有空学点技术,这样才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我本想问他要不要继续上学,但想了想他的实际情况还是改了口。
目送载着包括唐仕在内的近30名患者的救护车驶离,我在心里默默地为唐仕祈祷,希望这个壮族小伙今后的人生能够像广西的青山绿水般绚丽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