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这个困难而魔幻的一年结束了,当总结回顾和展望新的2024年可以共勉什么的时候,我决定选择用我很喜欢的一个“认知”作为关键词。
我向来是一个非常不喜欢用“差距”去形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因为绝大多数情况人与人之间只有“差别”没有“差距”,“差距”就意味着存在矢量,哪怕是我们从小说的考试的分数,我都不大认为这是什么差距,因为考试只是某种非常主观个人的判断,但凡跳出一个圈层甚至一个考卷都没有指导意义,但是【认知】确实可以从小到老,一直贯穿人生中产生完全不同,并且具有矢量的差距的因素。
这里也明确下所说【认知】的意思是,个体认识客观世界的信息加工活动。认知的不同层次有很多中分类方法,这里不做层次分层,而是通过我看到过的三个人,在认知上对“自己”、“世界”、“人生”的理解,让我明白认知是人唯一的差距。
【认知自己差距,决定了自己的高度】
我们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自己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天赋不足,钱不够,没有好的学校或者好的父母,但是其实归根到底是对自己认知的差距成为最大的因素。
为了能够更好的控制变量,我就说下我从江大毕业最真实的案例,同班毕业一个同学,虽然上学期间就不好好读书,但是因为家里原因拿到了央行的好的工作机会,老师最后还将优秀毕业生给了他,他在和学弟学妹分享的时候当问到如何获得工作的时候,告诉大家因为自己努力。
他开始有了最好的工作和收入,但毕业十年后,依旧在最初的位置,并且赌博,然后败掉家里钱后,还是会告诉其他人都是因为其他人不对,自己是没有问题的。
当自己认知不断欺骗自己,逃避现实的时候,那么最后他自己的高度哪怕是通过再多外力,最后到自己去转化的时候,都会被自己认知高度所局促,一个人的高度就是他自己对自己认知的高度。
【认知世界的差距,决定你看到世界的广度】
我们常用“井底之蛙“形容一个人的眼界,其实这个就是认知对世界的差距,严格来说每个人都有【一口井】,但是这个井口就是你真正世界的广度差距。
当我们还在读书,还在大学里,也许世界广度差距不大,但是当走向社会,自己成为了对世界的理解的决定者。我们毕业后走了出去,这个地方广度并不是说一定要去大城市,或者国外,因为去小的城市、城镇、乡村也非常重要。读万卷书后,在行万里路,看看真实世界的样子,去体验这个世界。
去看看中国北上广深,也去看看中国底色人群;有机会去去不同国家,感受不同的人群和文化,去理解大家不同的选择,才可以更好的求同存异,做完这些,你才会发现认知让你的世界不断变大。而广度的差距会让你在以后对人对事的选择不同,心胸不同。
【认知人生的差距,决定你感悟人生的深度】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
也是唯一一次的人生。人生不是一个简单的线,除了有长度,还有深度,综合才是你体验人生的面积,而深度是由自己认知人生的差距决定。
人生肯定有不同的选择,有人选择成功,有人选择影响力,有人选择快乐。我个人一直比较主张快乐是人生最大的目标,但是我相信这点大家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但是不同选择不代表人生的深度不同。比如快乐,也有初级甚至低级的快乐,也有高级和长久的快乐。
今天我们可以刷抖音,玩游戏,产生很多多巴胺是一种快乐,同样也可以去读书,去旅行,去和自己的父母朋友,长辈老师交流学习,去帮助他人,去探索世界,也能得到快乐。当你的快乐可以认知感悟的越深的时候,人生反馈给你,给你身边的人就会越多,当越到困难,遇到不可避免的恐惧和诱惑的时候,那些深度会帮助你度过迷茫和困惑,让你达到你真正内心需要回响的地方。
认知的差距并不是通俗意义上的成功和有价值,而是你可以通过不断提升认知,让自己人生路上,让自己对世界的对话中,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