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新加坡的华文作家蓉子女士向粤东某地捐出18.6万元,以扶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当蓉子对当地政府提供的助学名单进行核实时,发现62名学生当中只有42人通过资格审核,从捐助名单上揪出了1/3的水分。更令蓉子吃惊的是部分学生住别墅,部分学生家长是村干部。(11月27日《都市晨报》)
今年3月,媒体报道了福建企业家、慈善家曹德旺向西部五省捐款2亿元,要求在半年内将2亿元善款发放到近10万农户手中,且差错率不超过1%,管理费不超过善款的3%远低于行规的10%。曹德旺还聘请、组建了专业的监督委员会,对善款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称若基金会违规使用款项将按善款的30倍来赔偿(广州日报)。有不少人,也包括我在内,认为曹先生太“苛刻”太“抠门”,也把一些官员的素质看得太低了。
这次新加坡的华文作家蓉子女士向粤东某地捐出18.6万元,以扶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通过政府交给的名单核实,蓉子女士发现62名学生当中只有42人通过资格审核,从捐助名单上揪出了1/3的水分。令她不快的事,这笔钱本来是接济贫困的孩子完成学业,结果家里住别墅的学生,家长是村干部的学生,也拿到了蓉子女士的扶贫助学钱。
回过头来再看慈善家曹先生的举动,感到曹先生的做法和要求无比正确。对于当初对曹先生的一些议论和看法,咱实在感到脸红。如果那笔钱放在蓉子女士捐助的粤东某地,即使有苛刻要求,也难免没有漏洞。蓉子女士资助62名学生,每人3000元,从捐助名单上竟然揪出了1/3的水分,那些住别墅的家庭,村干部的家庭也拿到了蓉子女士的扶助贫困学生的钱,这种见油就揩,雁过拔毛,甚至不知钱捐到谁身上了,这能让人放心把钱交给当地去安排吗?这件事虽说蓉子女士并没有计较,也没让一些人难堪,但却伤害了一个慈善家的心,政府的公信力也受到了极大挑战。
我们要求慈善机构对善款使用要公开透明,但慈善机构对下面的情况不可能了如指掌,谁家贫困,谁家富裕,谁需要救济,谁不需要救济,当地政府了解的最清楚,如果当地政府不能秉公办事,不能阳光办事,该享受助学款的却没得到,不该享受助学款的却得到了,当捐款者审核那些名单时,当地政府不感到尴尬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