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棍节里谈理性

标签:
教育 |
是一种流传于青年朋友中的娱乐性节日,怎么产生的无从考证,据说是源于大学校园,这我是相信的,大学生的奇思妙想不容小觑,更何况是玩闹,1月1日是小光棍节,1月11日和11月1日是中光棍节,而11月11日被称为大光棍节,我在想是不是11年11月11日11分11时11秒能称为超级光棍节的黄金时刻。
从最初的开玩笑、到校园内“单身狗”的自嘲、再到忙碌的上班族借口小聚,最后成为网店商家眼中的狂欢,经历一步步的推波助澜,“光棍节”成了时下最火的节日之一,今天不知多少孤独的人寂寞难耐,不知多少人“入坑”成为“剁手党”,无论是感情还是消费,都要冷静,我就借这个机会与大家谈谈理性。
谈恋爱需要理性吗?有人说爱需要冲动,只要看上了就大胆去追,人不风流枉少年。这话没错,不过我首先要解释的是这里的“风流”可不是通俗理解的“花心”,而是 风度、仪表、才华出众、不拘泥于礼教的不羁,如果连这个都不清楚,那是该补补课了。人人向往美好的爱情,何况是青春萌动的青年,看到自己心仪的人如果过分矜持,容易被横刀夺爱,所以在这方面我挺佩服《亮剑》里的李云龙,一句“看上就行,看不上拉倒”霸气十足,结果抱得美人归,看样子,“追求”不用理性,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萧伯纳说:“此时此刻在地球上,约有两万个人适合当你的人生伴侣,就看你先遇到哪一个,如果在第二个理想伴侣出现之前,你已经跟前一个人发展出相知相惜、互相信赖的深层关系,那后者就会变成你的好朋友,但是若你跟前一个人没有培养出深层关系,感情就容易动摇、变心,直到你与这些理想伴侣候选人的其中一位拥有稳固的深情,才是幸福的开始,漂泊的结束。”两万分之一实在不好找,爱情确实需要主动出击,在人群中找到合拍的那位,而过分理性往往容造成“贻误战机”。
如果说追求是吹响了冲锋号,那追到手才是“长征”的开始 ,追求可以冲动,但未来的生活,感情的经营可不是靠着冲动与浪漫能维系的,朋友圈里每天都能看到“鸡汤”式的感情文章,比如《三观不合真的不能结婚》、《 爱情注定是一次酒驾,你也得从容驾驶》、《爱与不爱壹念之间》等等,完全抓住了现代人的心理,带入感很强,让很多人沉浸其中,重新审视自己的爱情,有恋人的感到失望,单身的更加绝望。其实大可不必,有朋友的在经营爱情过程中,沟通、体谅、包容、自制,求同存异,知福惜福、活在当下;而单身的也要充分享受“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我行我素的快乐时光,大家各有各的乐趣。
朋友圈里晒幸福为“单身狗“捧上满满一把“狗粮”,”可以不爱,请不要伤害”,各种反击开始刷屏,“秀恩爱,死得快”成了羡慕嫉妒恨的“魔咒”,戏谑之言也有几分道理,高调告白可以理解为此生有你,不留后路,但往往越是这样越容易产生分歧,晒幸福的同时要关注另一半的心态,不要让对方感到太累,因为累了就想逃离。对于恋爱中的男女,不要认为甜蜜的事情越多越好,多了才能巩固自己原有的幸福,而是需要低调与沉淀,无需靠晒幸福换来外人的认证点赞强化自己的信念,有的幸福已经开始“退潮”了,却“伪造”幸福,拿出来秀,孰不知越晒越容易流失水分,而冷藏是保鲜的最佳方式。单身的朋友也不要太钻牛角尖寻觅唯一,应该把经历用在学会经营幸福的能力上,表白遭拒也不用太懊恼,虽然失去一棵树,但得到了整片森林,不是你不够优秀,而是对方的要求有点多,那就继续努力,不断充实完善自己,有句话怎么讲,“今天的我你爱理不理,明天的我你高攀不起”。
前一篇:我在“青年之声”答你问(宿舍)
后一篇:宽容日里谈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