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天,有多少人为女排落泪?

(2016-08-21 13:53:04)
       相信今天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都会被中国女排占据,姑娘们用一场精彩的逆袭向全世界展示了何为女排精神,何为中国力量,她们有足够的资本与实力让全体中国人为之动容,为之刷屏,女排赢的不仅是金牌,而是信心与力量。
       奥运会前,电视里播放了一部纪录片《中国体育再出发》,女排部分的拍摄是从2016年春节后的首训开始的,那一天是2月12日,正月初五,中国传统佳节——新年,在炮竹声声、万家团聚的时刻,女排姑娘们集结开始奥运前的训练。历史总有很多巧合,在1995年2月12日 (农历正月十三),年仅35岁的郎平临危受命,首次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时隔21年后,郎平再次带着弟子们出征里约。两天以后,郎平当选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5年度十大人物,“感动中国”给郎平的颁奖词是“临危不乱,一锤定音,那是荡气回肠的一战!拦击困难、挫折和病痛,把拼博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一回回倒地,一次次跃起,一记记扣杀,点染几代青春,唤醒大国梦想。因排球而生,为荣誉而战。一把铁榔头,一个大传奇!”透过郎导坚毅的眼神,我们看到了她要将女排再次带上世界之巅的决心。
       一个成熟阵形的打造需要大批队员的努力,需要不断比赛的磨合,需要教练精心的思考与大胆的尝试,
为了寻找最佳阵容,郎平教练开始了“苛刻”的训练与“虐心”的挑选,“咱们加上杨珺菁一共22人,最终去里约的只有12人,我们会根据队伍的需要选择最优秀的12个人代表中国女排去参加奥运会,希望大家在未来的五个月时间里都能好好努力提高自己!”郎导的话掷地有声,每一个位置上都有竞争,伤病、状态、发挥都会直接影响阵容的安排,所以讨论女排精神,首先要说队员的“牺牲精神”。不是每一个运动员都有机会站在奥运赛场,更不是每一个运动员都能问鼎,金牌的背后是团队的力量,我们把掌声送给没有来参赛的无名英雄,她们同样是世界冠军。
       女排在来巴西之前并不被媒体看好,
2016年世界女排大奖赛0-3不敌美国队,遭遇大奖赛首败,新老交替,发挥不稳定、队员伤病等诸多因素让我们对女排的里约之行充满耽心,奥运小组首场输给荷兰,接连败给塞尔维亚与美国,那个时候,有谁能相信女排能取得冠军,没人会猜到,也没人敢猜,当大家把目光纷纷转到其他夺金热门项目之后,淘汰赛生死之战,女排力挽狂澜,逆袭上届冠军、东道主巴西队,那支顽强的女排又回到了我们眼前,尽管主场观众嘘声不断,尽管情绪受到影响,但队员们闯关成功,女排战胜了小组赛曾打败自己的荷兰队,战胜了强大的塞尔维亚队,主持人说到“里约没有不可能。”女排用自己的表现完成了种种不可能,五星红旗高高升起,荣耀与梦想交汇,这个奥运冠军,我们等了12年。
       我不想吝惜一切赞美的词语,女排的金牌实属来之不易,
三大球代表着夏季奥运会最具影响力的项目,体现一个国家的精神,每一块金牌都是集体力量的结晶,其含金量无与伦比。在其他几个集体项目低迷的时候,女排承担起了中国这个体育强国的荣誉。在昨天,尽管我们满怀信心的希望女排冲金,但潜意识里提醒自己要冷静,毕竟我们的对手是塞尔维亚。一条微信火爆朋友圈“中国女排赢了,因为球王贝利看好塞尔维亚”。从戏谑之言中体会到观众的紧张,今天比赛第一局输了,我相信很多人对这块金牌又少了一点信心,但女排就是女排,每一次扑救,每一次扣杀燃起了我们的信心,13亿中国人的洪荒之力体现在这几个青年人身上,这让我想起了巴西的那句传统名言“到最后一切都会搞定的。”
       
如果说前天羽毛球赛场上的“林李”大战充满悲情,羽坛一个时代过去让人难忘那么今天的女排冠军之争则给我们激情与动力,因为一个新的时代到来,这支队伍里,只有3人有过奥运经历,主攻手朱婷不过21岁,张常宁20岁,副攻袁心玥、接应龚翔宇只有19岁,全队平均年龄不到24岁,但老女排的精神已经镌刻在她们身上,年轻的小将们一定会成为杰出的运动员。几天前有文章写到《中国女排里约奥运能走多远 ,今天得到了答案,那就是“有多远就能走多远”。比起夺金更可振奋人心的是,我们看到了场外答记者问时的郎导,面对记者要求用英语回答的要求,郎导不予理睬,用中文进行总结后用英语复述了一次,这种拒绝体现了“铁榔头”的骨气、霸气与底气;我们看到了今天场上年轻队员们的拼搏精神,比分落后不气馁,相互鼓励打气,比分领先不焦躁,一分分的扩大优势,这才是我们想看到的比赛,想看到的女排,这才是体育的魅力,奥林匹克的精神,女排的姑娘们为中国青年树立榜样。
       今天,我们如何称赞女排精神都不为过,如果我们一路高歌,与其他队伍势力悬殊, 那么国人不会为此“疯狂”,正是因为对手的强大才成就了女排的伟大,同样向塞尔维亚队,向荷兰队,向美国队,向巴西队致敬,向所有参与这项比赛的其他队伍致敬,这就是中国的青年人,这就是中国的运动员,这就是中国的观众,比赛我们捍卫自己的权利,为了梦想我们“蔑视”一切对手,但我们绝对信奉“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理念,中国军团里约奥运遭遇了种种不公的对待,我们暂且记下,四年后的东京奥运会,那些“梦断”里约的运动员会卷土重来,以绝对势力不给“你”的私欲投机。
       最后看到一则新闻,今天央视一套、五套同时进行了全程现场直播,收视率达到了惊人的70%,中国女排统一了中国人的焦点,因为我们爱女排,我们爱中国,今天,有多人为中国女排落泪?

      注:图片源于视觉中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