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实践日记:最美的你

(2016-07-22 23:11:12)
       暑期社会实践最后一天,用一组数据来说明最近我们在忙什么?6天时间,行程2000公里,每人日平均20000步,去了蒙阴,沂南两个县,殷家岭,双河村,西各庄3个村,给20名小学生捐赠了文具并开展支教活动,走访了5户“精准帮扶”的家庭,在旧寨乡、县城广场进行了2场“文艺下乡”小演出,去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沂蒙六姐妹纪念馆等4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0位团员全部登上海拔1030米了蒙山云蒙峰。时间过的很快,这是最后一篇实践日记,大家依依惜别踏上返程的路,这些面孔就是三所学院此行的师生,听听他们怎么说。
       美术与设计学院党委副书记潘红岩:山东这片红色的热土孕育了英勇、坚强的沂蒙人民,他们爱党拥军,无私奉献,六天的社会实践让我充分认识到“联系群众如鱼得水,脱离群众如树断根”。
       音乐与影视学院
党委副书记吴金明:通过此次紧凑而充实的社会实践让同学们得到了历练,增长了才干,接受了革命老区的爱国主义教育,我也更为深刻地理解了战火硝烟中的军民鱼水情。
       新闻与传播学院团委书记朱鹏:实践不在于我们做了什么,做了多少,通过这样的经历让同学感受、体会,进而影响改变,那我们此行的目的就达到了。
       音乐与影视学院团委书记刘灿:从慰问帮扶到走访调研,从义务支教到文艺下乡,我们感受革命老区的变化,了解战火纷飞的岁月,体会何为沂蒙精神,收获的不仅是感动更是传承,我愿再过十年重寻这段记忆。
       新闻与传播学院团干部张念一沂蒙之行,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品质让我深受感动,老区人民为我们的幸福生活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应以他们为榜样,关爱特殊群体,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音乐与影视学院团干部韩笑:老区人民热情淳朴,山村孩子可爱纯真,作为一名高校团干部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本事,是我的骄傲。
       音乐与影视学院研究生李刚用心感受革命老区情怀,用知识推动老区发展,站在三尺讲台,我愿用有限的知识帮助孩子实现梦想。
       美术与设计学院同学:
       牛娇娇
虽然短暂却收获很多,悠久的沂蒙文化,淳朴的自然风光,感受最深的是我们对待暑期社会实践的认识,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人,用自己的热情温暖一个地方。 
       
杨茂华接过爱的接力棒,我们动身来到了沂蒙山。爱心不仅仅是一个文具包裹,更是一颗爱的种子,这颗种子会在心灵土壤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再把爱的果实送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我们一起把爱的接力棒传递下去。
       俏俏
暑期社会实践让我们三个学院走到一起,加深了友谊,由衷的对沂蒙英雄表示崇高敬意。感谢一起实践的老师和通过学,短暂的日子让我难以忘怀。
       
王汶萱感谢实践活动让我们三个学院来到沂蒙山学习,加深了解了革命老区的历史,进一步坚定了爱党爱国的理想信念,虽然此次红色之旅非常短暂,但带给我的震撼却是巨大的。
       
葛建辉短短几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为我敲开了了解社会的大门,我生长在南方,北方的乡村生活给了我全新体验,以后有机会,我会尽可能参加这样有意义的活动。
       
李林走进沂蒙山学习沂蒙精神,走进希望小学关爱留守儿童,为他们上一堂丰富多彩的课,我们用实践检验自己, 用实践引导前行。
       
王学佳看到孟良崮烈士纪念碑,我们处在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时代,作为祖国的接班人,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吴楠:此次
实践活动对于我来说是一次成长,是深刻的一课。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同时也要多关注农村发展,力所能及的为留守儿童做一些事情。
       吕雯静 三十年后"重返沂蒙山",踏上这片热土,感受老一辈的"红色精神"。此次社会实践对我来说是人生中很有意义的一次体验,让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人们的质朴热忱,还有种种感动。
      
 音乐与影视学院同学:
       王凯圣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并投身建设的良好形式,我们要抓住培养锻炼才干的机会,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树立远大理想,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吴长川:这次实践活动丰富了我们的经验,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更加了解革命先辈的光荣事迹,意义深远。
       
郭雪瑶:六天的社会实践对于我们来说是不同于学校教育的一种成长和体验,带着“精准扶贫”的任务来到蒙阴,支教时看到孩子们认真的眼神,也感受到当地民风的淳朴,还有很多地方等着我们一起去努力,为他们带去青春的力量。
       
唐洪骏:整个县城都弥漫着蜜桃的香气,每个人的脸上也都洋溢着和蜜桃一样的甜美,但我们这次社会实践之行不仅要感悟甜,更要体会甜背后的辛劳与汗水,现实与坚韧。
       
郑晴:大学是教育我、培养我的圣地,我为能进入大学而感到骄傲。“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我们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运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的最好途径;实践增强了我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闻与传播学院同学:
       
王金柯:当我们真真切切地走进那些困难家庭与他们沟通、了解情况时,虽然想要更多地帮助他们一些,但却无论怎样都显得力量太过微弱,希望这样的爱心之旅能延续,我们将一直在路上。
       
马晓莉感激这次相遇,让我知道大山里还有一群可爱的孩子为梦想再努力,同时也让我知道我要做的还有很多,用自己的知识回馈家乡,回报社会,未来我会更加努力。
       戚露丹:入户调研,了解到大山深处个别家庭的不幸遭遇,贫穷落后这些问题第一次直观的展现在眼前,我们留下联系方式,争取以后能够建立长期的互帮关系,虽然我们力量有限,但是积沙成塔,集腋成裘,通过走访和宣传,能有更多的人关注这里。 
       
马涛:总有一些令人潸然泪下的苦难与不幸在你看不见的地方,走访了两个家庭,他们有着难以言喻的悲伤,一袋面,一桶油和一些安慰的话就让主人感激不已,其实最让我感动的是两个懂事的孩子,姐弟俩用吸铁石在冰箱上贴出了笑脸,即使处在困境下,他们依然心怀希望,乐观生活。
      
芃漪:留守儿童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需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关爱不是简单的两个字,而是需要我们真正的用心对待,用爱心和责任心守护他们那颗纯净善良的心,因为遇到他们,我更加的珍惜现在,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
      
齐亚群:踏实的生活,积极的态度,不灭的信念,不朽的精神,这一切像清泉一样甘甜,也像大山一样厚重,六天山之行是结束也是开始…… 
      
张晨:与你相随,青春无悔,感谢沂蒙之行从陌生到熟悉的大家,三院友谊99。
       
马越:重返沂蒙山,很荣幸我来了。为期六天的社会实践,走着、看着、感受着。虽然我们的力量有限,但我们会一直在路上,行动着。 
      最后是我,白天实践,晚上写日记成了一种习惯,六天6篇心得体会,每篇都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与转载,这就是我们的目的,让外面的世界去了解这里,关注这里。最后要感谢同行的师生,时间很短,友谊长存,重温这些天大家喊的口号“超越梦想,新闻最强。美设不红,天理难容。音影无敌,所向披靡。”同学们,明年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