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看的让人揪心,有时候并不是因为运动员的竞技状态不佳,而是裁判喧宾夺主,成了焦点,先是有丁宁的克星意大利女裁判保拉·邦格里,四次判罚丁宁发球违例,黄牌红牌一起上,直接影响了丁宁的发挥,完败队友,丁宁哭的像泪人,颁奖时又拒绝和队友握手,实在让国人为接下来的团体赛捏了一把汗。接下来,女子自行车团体争先赛比赛中,由郭爽宫金杰组成的中国队获得金牌后被判犯规,最终德国队获得了冠军,中国队获得银牌。全国人民一片哗然,难道全世界要联合起来一起“黑”掉中国?伦敦奥运会上裁判误判频繁发生,已经到了每天都会出状况的地步,中国队在男子沙排和柔道项目中都遇到了裁判的误判,结果遗憾出局;而2日进行的女子水球项目,中国队也因为裁判的问题输给了匈牙利队,夺金已经非常渺茫;男子77公斤举重决赛中,吕小军在抓举中因为裁判失误失去了第三次冲击更好成绩的机会,险些丢掉金牌。但这些只不过是本届奥运会裁判问题的“冰山一角”。从开幕到今天,伦敦奥组委已经收到了很多参赛国的抗议,韩国代表团几乎每天都要申诉一次,日本、印度、德国、意大利等国也申诉过,裁判的误判一次次的影响着运动员的情绪,让许多有势力夺金的运动员与金牌失之交臂,真的应该让这些不思进取的裁判统统到中国来学习培训,让他们知道什么叫“与时俱进”。
如果说裁判问题是场上的花絮,那么这两天围绕着哈萨克斯坦两名女子举重运动员国籍的争论让我感觉很不舒服。在奥运会女子举重53公斤级别的比赛中,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祖尔菲亚技压群芳一举夺冠,而赛后中国媒体惊爆,这名哈萨克斯坦冠军其实就是土生土长的湖南籍运动员赵常玲。祖尔菲亚的争议还没结束,在女子举重63公斤级的比赛中,哈萨克斯坦选手马内扎又一举夺冠,中国媒体再一次目瞪口呆,原来他们发现这位姑娘竟是来自中国辽宁的运动员姚丽。BBC引新华社报道称,这两名举重冠军其实都是中国培养的,在2007年的时候被交换到了哈萨克斯坦。接下来两名运动员的表现触动了国人的神经,两人均否认自己中国人的身份,拒绝记者中文的提问,虽然我们国家的媒体把两人的身世调查的清清楚楚,连她们当中一位的母亲都请出来证明她们是中国人,而哈萨克斯坦方面还坚称这两名运动员是自己培养出来的,跟别的国家没有关系,这样的争论到今天依然在继续。我实在是搞不懂媒体这样深挖有什么意义?就算她们承认了自己是中国人能怎样?这两枚金牌能算到中国代表团身上?她们不承认又能怎样?人才济济的中国这些年交流到国外多少运动员,奥运会上又有多少海外军团,他们在中国无法完成自己的梦想,只能更换国籍继续着体育事业,我们体育总局的领导们天天喊着“养狼计划”,输送运动员到国外给中国带来挑战,既然他们已经挑战成功了,也忘了本变成了“狼”,那我们就不要在希望“狼”回头了,只是请下次选“狼”的时候注意品种就足够了。
这几天媒体大战绝对是值得看的,李晓理怒斥国内两家媒体大亨,希望他们嘴下积德。从内心我是绝对支持的,运动员拿了金牌,媒体大呼小叫,把运动员祖宗八代都要挖出来表扬,一旦运动出了错或者状态不佳,媒体则不留情面的猛批,我突然想起来周立波说的一句话,大意是在中国,如果组织认为你是好人,你一也之间好的就不像个人,如果组织认为你是坏人,你一夜之间坏的不是个人。14个月前,当李娜在罗兰.加洛斯网球场赢下最后一分兴奋地躺在红土场上的一刻,她便成为中国体育迷的宠儿,关于“娜么美”的报道遍布我所有能见到的媒体头版,尽管李娜自此没有再获得彪炳的战绩,但是“中国体育界一姐”的称号从未更改,这样的荣誉也让李娜成为了伦敦奥运会最受期待的中国运动员之一。但事与愿违,原本在伦敦奥运会被寄予厚望的李娜却早早折戟,单打比赛首轮即遭淘汰,而在女子双打的比赛中,李娜与张帅搭档以0比2负于4号种子捷克组合赫拉沃卡娃/赫拉德卡止步第二轮。“中国一姐”的奥运之旅结束了,但场外的硝烟才刚开始,所有的媒体开始了对李娜的质疑,什么不爱国了,不敬业了,不愿意代表中国比赛了,只想参加商业活动捞金了,没有职业运动员的素养了,曾经的娜姐成为媒体负面的代表。我只想说为什么很有包容心的中国人确不能包容我们的运动员,哪一个人不想赢,不要对失败者雪上加霜,她们也是人,也是我们的同胞,此时她们更需要鼓励与支持,而不是媒体的质疑与批评,更不是你们嘴里的“耻辱”与“垃圾”,请你们在批评国外媒体的同时更要注意自己,在你一根指头指向别人的同时,有三根指头在指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