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间自有公道——“大学排行榜”

(2009-05-30 23:32:41)
标签:

大学

排行

潜规则

杂谈

    如果你是一个正准备高考的学生,你最关注什么呢?如果让你去选择学校,你会根据什么去选择呢?我相信很多同学的回答都和我一样,去参考网上的大学排行榜。曾几何时,大学排行榜多么的受人关注,而创建者武书连又是多么的让人佩服。可就是在最近,一则关于大学排行榜的新闻掀起了轩然大波。报道称成都理工大学曾于2004年和2006年先后两次邀请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负责人武书连来校作讲座,随后两次给武书连方面汇款数万元。此后,该校在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发布的《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名次上升,从2004年的116名上升至2007年的92名,此后又逐渐下降至2009年的103名。无独有偶,今年321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天津大学校长龚克透露,曾有一家排行榜的制作机构找上门来索要“赞助”,遭到学校拒绝。”由此看来,大学排行榜的发布存在着腐败、不公等现象并非凭空想象。具体真相有待相关部门进一步调查,但大学排行榜的负面新闻纷至沓来,却不得不让我们产生疑问,大学排行榜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我国最早的大学排行榜出现于1987年,从出现伊始,就受到广泛质疑,北大原校长许智宏就认为“排行榜误导公众”,复旦大学校长认为“大学排行榜污染学术空气”。而更多的专家学者对于排行榜的科学性、公正性提出质疑,认为不过是“意淫”。从目前中国大学排行榜的种种弊端来看,最严重的问题应该是排行榜很可能异化成如同某搜索引擎的“竞价排行榜”一般的怪胎,原因很简单,现在的大学排行榜一是存在着资格认定缺乏的问题,谁都可以拉起一个草台班子搞一个排行榜,因此,连“大学处女率”这种可笑的排行榜也能堂而皇之出台。二是缺乏监督,排行榜发布机构的工作难以做到透明。三是带有极大的功利性,排行榜发布机构不仅很难保持中立,相当多的排行榜甚至根本没有向学校索取过相关数据。一言以蔽之,我们的排行榜,是极度缺乏规范而又功利化严重的排行榜,是极有可能滋生“潜规则”和“钱规则”的排行榜。

    眼下,浮华的事情太多,不如踏踏实实从学真本事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走。学教育早已不是过去的“象牙之塔”。早先的大学教育,属于培养“精英”的范畴,普通学子求学,也不是为了学历,而是进入知识的殿堂。现在,更多的是当做人生旅途的“敲门砖”,学历第一,长本事第二。进大学门,主要为了四年后的工作。记得早些年,大学生是多么的珍贵,他们的知识是靠努力学来的,而如今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大学的连年扩招也似乎成为了高校的产业,人数的剧增,学科一夜之间的完善经过了几年的实验后,目前已显现出了恶果,最直接的就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下降,无法胜任工作需求,就业形势的空前压力,高校盲目投入带来的沉重经济负担等等,最近还听说了复旦大学招博士,破格录取了一位学有所长的蹬三轮的师傅,这体现了一种创新思维。反观“大学排行榜”不仅有市场气,还有浮躁气,引导的方向也是“欲醉迷人眼”,是开着手电筒,让人顺着“光柱”往上爬。更令大家思考的,是社会对“排行榜”的集体迷失,只求其外,不重其里。把各种忽悠当做追求目标,考虑的多是眼前之利。政府有关方面也要积极应对,让浮躁的“排行榜”淡出视野。我们需要的是人的闪光,而不是各种名目下的光环。

    大学排行榜不是万能的,在这纷繁复杂的环境下,我们只能擦亮自己的眼睛,明辨是非,才能不在受所谓的排行忽悠,骗子如此多,还披着冠冕堂皇的外衣和身份,世间自有公道,冒天下大不韪的事情是不会长久的。一起努力,净化学校环境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