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梳理笔记
(2010-06-03 15:14:20)
标签:
笔记分享考试范围文言文杂谈 |
分类: 教案笔记 |
《邹忌讽齐王纳谏》梳理笔记
一、文学常识
1、《战国策 齐策》:西汉刘向编订;国别体史书。
2、邹忌:战国时齐人,善鼓琴,有辩才,曾任齐相。
3、史书体例
(1)编年体——按年代顺序叙述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在同一年里可以叙述很多国家发生的事件。(《左传》、《资治通鉴》)
(2)纪传体——以人物传记为中心记载历史事实。司马迁在《史记》中首创。
(3)国别体 ———是先分国家,然后按年代叙述历史事件。(《战国策》、《国语》)
二、主要内容
1、
2、
第一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第二段:写邹忌以切身经历类比(把家事、国事类比),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达到规劝齐王除蔽纳谏的目的。
第三、四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三、语言的艺术
四、角度——启示
1、齐王纳谏——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要广泛听取意见
2、齐王除蔽——要从善如流、广开言路才能富国安民
3、邹忌比美——人贵要有自知之明
4、邹忌讽喻——谈话要讲究方法技巧,善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
… …——委婉含蓄,点到为止;以小见大,由此及彼
五、词类活用
1、暮(名词作状语,在晚上)寝而思之。
2、吾妻之美(意动用法, “以……为美”)我者
3、臣之妻私(名词作动词,偏爱)我。
4、能面(名词作状语,当面)刺寡人之过者。
5、闻(使动用法,“使……听到”)寡人之耳者。
6、朝服(名词活用作动词,穿)衣冠。
六、古今异义
1、今齐地方(地域方圆)千里
2、能面(当面)刺寡人
3、明日(第二天),徐公来
4、忌不自信(相信自己)
5、谤、讥、讽
七、特殊句式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式)
2、忌不自信。(宾语前置句)
3、与坐谈。 (省略句)
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定语后置句)
八、一字多义
1、朝:朝(在早晨)服衣冠
2、之:城北徐公,齐国之(助词,的)美丽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