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空手道大师大山倍达的自传 -- 输给太极拳

(2013-07-21 23:52:56)
标签:

学生们

大师

太极拳

也是

直线

分类: 大千世界
空手道大师大山倍达的自传 -- 输给太极拳
中文版:http://www.wushuweb.com/x1/forum.php?mod=viewthread&action=printable&tid=598096
    我初次去东南亚旅行,是一九五七年。那次旅行的最大收获,就是在香港会见了陈先生。
听说中国大陆革命胜利後,有个武术家从广东来到香港,我想通过某种途径同他会一下,就逐一请求熟人们为我引见。
    关於现今日本空手道的起源,有各种说法。有说是从中国传来的;也有一个流传广泛的说法,说是被征服者缴去武器的冲绳人,就把自己身体的各部位锻炼成能伤人的武器。我是这么想的,徒手格斗术这种技艺,大约是史前人为了像人那样生活而创造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认为空手道还是产生於日本。垂仁天皇时代野见宿祢和当床蹴速的决斗,与其说是相扑的开端,不如说更接近於空手道吧。
    当然,我也不否认,从中国传来的武术,对充实、完善日本的武术体系,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同时,我也承认,德川家光治世的宽永五年,东渡日本传来少林寺拳法的明末诗人陈元赞,的确是日本空手道的大恩人。
    正因为这样,会见身怀中国传统拳术的中国武术家,是我由来已久的心愿。隐居清澄山,一边向天然石挑战,一边著迷地阅读吉川先生的《宫本武藏》时,我就想到了要会一下中国的武术家。
香港的这位武术家,恰好跟陈元赞同姓,可谓有趣的巧合。
    好像陈先生也马上知道了我想会见他。他那边传话说,也一定要会会日本的空手道家,特意差人来旅馆把我接了去。陈先生的家,在香港山腰的住宅街,由这可以俯瞰港湾,是远眺的好所在。我至今犹不能忘,从陈先生家俯瞰的香港美丽的夜景。同周围的豪华宅第相比,陈先生的住宅不算大,但也辟了一间狭小但挺齐备的练功室。
     陈先生当时已是将过六旬的老人了吧。一眼就能看出,他的身体,年轻时经过极好的修炼。但岁月已洗去了他的豪气,比我还要小一圈的身架,显得非常安静。简单地寒暄了几句,陈先生马上把我领到练功室。我们相对而立。想到陈先生的年龄,我有点吃惊,可实际上,更叫我吃惊的还在後头呢。在小而整齐的练功室,陈老翁同我相对拉开了架势。我一见,又一次吃了一惊,他的身形非常地稳静。
   不光比试空手道,就是在比试剑道的场合,最重要的也是看透对方的招式和呼吸。
宫本武藏把看透对方招式的功夫,作为取胜的秘雇之一,练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的标志。如果看透对方的招式,弄清楚对方的刀绝对够不著自己,那么即使对方的刀挥过来,也不需要无意义地躲闪。然而,此时我完全捕捉不到陈先生的呼吸。我甚至不知道他此时是不是在呼吸。如果我此时闭上眼睛,我会完全感觉不到陈先生的存在了吧。
    我全力调匀气息,一点点捕寻陈先生的空隙。然而,陈先生一动不动,他只是静静地立在那,轻稳得像练功室里的空气一样。一瞬间,我觉得陈先生的身体彷佛是一个没有实体的半透明的东西。在一小时左右的时间里,我使出了自己掌握的全部招式。当我出手或投足时,陈先生的身体就像流动似地旋圆圈。每当陈先生用旋转的圆圈挡回我的手或腿时,我就全身都像被推击似地,不得不赶快退避。因为他的手和腿旋出的圆圈在挡避我的招式的同时,向我袭来。
    空手道里,除去攻击型和防御型外,还有一个交叉法。这个交叉法,就是攻击和防御完全融合到一起。譬如,当对方的右拳打来时,用左手挡住,这是防御;挡住的一瞬间,马上打出右拳便是攻击。然而,交叉法,在进击的同时,大约是使用两手一边挡开对方的招式,而身子已跳到对方近前,击开对手的的。陈先生的武功,把交叉法发展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当然,在体力上,我占压倒优势。如果撕扭在一起,也许我有取胜的可能,但在功夫上,我彻底地输了。
    「你的空手道功夫,的确不错。既有速度,也有力量。可是,你的拳术,是直线式的。即『线的拳术』呀。
    一边啜著喷香的中国茶,陈先生对我说。由於我不懂中国话,陈先生使用了流利的英语。
「以点为中心画圆,是中国拳术的最高境界。而线,只是圆的组合成分。陈先生和蔼地微笑著说。
陈先生这番话的意味,我稍後一些时候才完全理解了,但陈先生要表达的意思我当时就明白了。
陈先生的全身,为点为中心,旋出拥有一切角度的圆,也许说是球更为准确。总之,他立在这圆中,控制了制空权,任何入侵者,都将被击落--这就是陈先生的拳术。
   「如果还在香港一段时间,能否来个一周左右呢?像你这样的人,我想一周时间,足以将中国拳术的精髓传授给你。传授给日本人,对我也是一件欣慰的事。」陈先生说。「谢谢。请务必传授。」我说。即使陈先生不主动提出,我原来也准备求教的。「请让你的力量和速度形成一个圆吧。」陈先生又一次慈祥地微笑了。从此,我每天去陈先生的练功室。过了一周,同陈先生告别时,我第二次真切地感到了我的高强。



http://tieba.baidu.com/p/458541158?pn=1
吧友218.17.83.*——下面是英文原版 跟中文自传相差十万八千里

资料来源http://www.kyokushinkai.net/historia-karate.htm
空手道历史的一部分

Oyama Masutatsu, have you ever lost fight before?Yes, have lost many times. Just after the war, was bashed up by group of blacks and was even hospitalized, but man-to-man have never lost clearly. have only lost trying to fight against five or six people, because am no God or Superman. One instance of "losing" even proved highly valuable for me. This was during my meeting with Mr. Ching in Hong Kong. loved the personality of Mr. Ching, and respected him very deeply. When met him was 33 years old and he was nearly 70. am now bald, but even at that time, although he was very old, he had more hair then than do now, and he was only around 50kg in weight. Of course had more power and speed than he had, as was young, but he was magnificent man, just like an old God. My head was bowed the whole time that was in his presence, as couldn't look at him directly. had lost to him without doing anything. He asked me to show him my techniques, and showed him all that knew. He said that it was wonderful and dynamic, but still with an edge on it. He said was like rough diamond and needed polishing. asked him to teach me but he answered that he didn't really have anything to teach me, just that had forgotten the definition of Karate and my movements had become too straight. He said, draw circle and have spot on it. straight line is plus alpha. He said that straight Karate was just gymnastics, but you only beat people when you have power, true power that comes from the point and circle. Since that time have been teaching all my students the same thing, and this is why Kyokushin Karate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Karate styles. The life of Kyokushin Karate is Kumite(fighting). The life of Kumite, fighting, is in basics. You have to practice circle training. One should never show ones back to the enemy, you must try to get him from behind. If you are to the side of your opponent you can win 60% of the time, if in front perhaps 50%, but if you can get to the back of your opponent you can win 70-80% of the time. Students must train how to come in from behind.
  • 吧友218.17.83.*              2009-01-12 
下面是翻译

大山倍达,那你从来没有输过一场吗?
当然,我输过很多场。当战争刚结束,我曾经被一群黑人群殴,还被送进了医院,但是一对一的情况下,很难说我真正的输过。我面对5-6人的时候当然会输,因为我不是神或者是超人。不过其中一个“输”却给我带来了珍贵的影响。这是在我和陈先生在香港会面的时候。我很欣赏陈老师的为人,我也深深的尊敬他。当我遇见他的那年,我33岁他将近70岁。我现在秃头了,但是当时的陈先生的头发比我现在的头发都要浓密,而且他才大概50公斤左右。当然那个时候我的力量和速度都占优势,而且我也年轻,但是他是一个伟大的老人,像一个神一样。当他在场的时候我一直头不抬的对他鞠躬,我无法直视他的眼睛。双方未出一招一式,我就知道自己输了。他要求我展示我的技能, 我将我所知全部示范给他看。他看过后十分赞扬,但是说仍然可以有突破(提高)。他说我像一个刚出土的钻石,不过仍然需要精雕细磨。我请求他教我,不过他说他没有什么可以教的,不过说我忘记了空手道的真谛,我的动作太过直接(硬朗)。他说,一个圆圈上的一点,一条直线是会更好。他说直接的空手道跟体操没什么区别,你只会用力量去打人,真正的力量是来自点和圈。从这之后,我教我的学生一样的理论,这也是极真派空手道和其他空手道最大的区别 ......�60%赢得可能,从正面大概50%,但是如果你可以到对手背面,那么可以有70%-80%的赢面。学生们必须学会如何到达背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